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miR-21靶向调节MARCKS基因影响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7:43
【摘要】:目的以三阴性乳腺癌亲代敏感细胞(MDA-MB-231/S)及其同系构建的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Docetaxel,Doc;MDA-MB-231/Doc)为研究对象,探讨 miR-21(MicroRNA-21,miR-21)对MARCKS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多西紫杉醇耐药的潜在关系,为乳腺癌耐药逆转治疗寻找靶点。方法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到miR-21在亲代敏感细胞株(MDA-MB-231/S)与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中存在差异表达,并经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获得验证;分别合成miR-21模拟物(mimics)和抑制物(inhibitors),经转染对上述敏感和耐药细胞进行干预性试验研究,观察这些细胞受干预后miR-21表达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变化;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21的靶基因,分析miR-21与MARCKS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miR-21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靶向MARCKS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多西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结果1、miRNA芯片分析表明,与MDA-MB-231/S相比,miR-21在MDA-MB-231/Do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为(2.03±0.06)倍(P0.05)。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敏感细胞(MDA-MB-231/S)转染miR-21 mimics后miR-2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2.26±0.07)倍(P0.05),同时转染细胞表现为IC50(导致50%细胞死亡的Doc药物浓度)明显增加、Doc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耐药细胞(MDA-MB-231/Doc)转染 miR-21 inhibitors 后 miR-21 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是阴性对照组的0.36±0.03倍;P0.05),同时转染细胞表现为IC50明显降低、Doc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3、PicTar、TargetScan 和 miRDB 预测软件分析发现 MARCKS 为 miR-21 的特异性靶基因。进一步研究证实miR-21与MARCKS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转染miR-21 mimics的MDA-MB-231/S细胞中MARCK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耐药性增强;转染miR-21 inhibitors的MDA-MB-231/Doc细胞中MARCK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耐药性逆转。结论1、miR-21在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Do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敏感细胞(MDA-MB-231/S)。2、体外导入miR-21模拟物以及抑制物后发现,miR-2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呈正相关,确认miR-21为耐药相关miRNAs。3、生物信息结果显示MARCKS是miR-21的特异性靶基因,miR-21与MARCKS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4、miR-21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ARCKS基因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化疗的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9
【图文】:

靶基因,转染,抑癌基因,预测分析


Fig.l邋Effect邋of邋mir-21邋on邋the邋apoptosis邋induced邋by邋Doc逡逑4.5邋miR-21对预测靶基因的影响逡逑MDA-MB-231/S转染miR-21mimics后,miR-21表达量明显上调,结果见逡逑图2,针对MARCKS的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逡逑分别是阴性对照的(0.362士0.076)倍和(0.386土0.020)倍(P<0.05);另一方面,逡逑MDA-MB-231/Doc邋转染邋miR-2l邋inhibitors邋后,miR-21邋表达量明显下调,MARCKS逡逑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逡逑(3.564士0.336)倍和(2.019士0.268)倍(P<0.05);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间均无差异逡逑(?>0.05)。通过预测分析,抑癌基因MARCKS可能为miR-21的特异性靶基因。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倩;金红艳;何为;葛四平;田勇;赵能刚;;乳腺癌组织微小RNA-218-5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年12期

2 高嘉悦;;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9年02期

3 石乐娟;贾小婷;罗利云;柳柏林;郑国沛;;LncRNA RP11-316M1.12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J];中国医师杂志;2018年11期

4 郭奕阳;朱彩虹;郭秀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新型药物[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5 闫东;;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年06期

6 张青;甘淋;;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8年01期

7 张斌;梁爱玲;刘勇军;;外泌体在乳腺癌中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年02期

8 张国强;刘增艳;王晓红;杨振林;;血清微小RNA-409-3p表达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8年04期

9 王晨飞;胡浩霖;吕建鑫;张亚男;;乳腺癌侵袭相关分子的研究热点[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04期

10 童彤;;草莓能抑制乳腺癌扩散[J];中国果业信息;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明;黄剑浜;肖杨;郑海荣;;利用高频超声刺激探究乳腺癌细胞侵袭性[A];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杨永长;黄文芳;刘华;肖代雯;姜伟;;乳腺癌细胞核差异蛋白筛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陆劲松;邵志敏;吴炅;韩企夏;沈镇宙;;新型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白霞;傅建新;丁凯阳;王兆钺;阮长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戴建建;章静茹;陈峰;马道新;纪春岩;;EGFR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6 李俊;缪苏宇;李晓敏;束永前;王水;殷咏梅;;肿瘤坏死因子-α对乳腺癌细胞CD44表达的调控以及影响细胞迁徙的机制探讨[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不同分子量肝素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汲振余;李懿;范丹丹;;膜骨架蛋白4.1N负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粘附、迁移及侵袭[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赵丽;曹英林;;降钙素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赵丽;曹英林;;降钙素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闫洁;我学者发现乳腺癌侵袭转移新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张梦然;妊娠34周以上可降低乳腺癌风险[N];科技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王广兆;最“毒”乳腺癌开启精准治疗时代[N];中国科学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王建影;乳腺癌确诊后应先做分型[N];健康报;2019年

5 记者 张梦然;转移乳腺癌细胞休眠不死之谜破解[N];科技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刘霞;大数据算法在诸多领域“弄潮”[N];科技日报;2017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通讯员 宋莉萍;长期喝蜂王浆会致癌?[N];南方日报;2017年

8 记者 毛黎;美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9 ;专家发现抑制DNA修补可杀死乳腺癌细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记者 毛磊;乳腺癌干细胞被美专家发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梦;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9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2 徐文达;miR-142-5p通过靶向PTEN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3 王雪;阿可拉定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张巨彪;汉族白细胞介素-8-251A/T与+781C/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系列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5 蔡琳琳;柴桂龙牡汤改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对MCF-7细胞株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年

6 赵建华;MRI动态增强联合钼靶在乳腺癌早期诊治临床路径中的价值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李俊堂;miR-568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内外转移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8 张懿敏;葡萄糖对乳腺癌细胞内质网应激及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9 周云;长链非编码基因HOTAIR对乳腺癌放射抵抗性的调控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10 燕小梅;乳腺癌中岩藻糖基转移酶Ⅳ的表达、检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定圆;脂联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2 赵学美;磁靶向光动力多功能纳米传递系统用于乳腺癌可视化治疗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曹宇;Periost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4 魏笑斐;Tal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5 陈灵球;过表达Rab15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年

6 王素云;GB_(1e)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任美娟;IRBIT的组织表达和分布及其在乳腺癌和肝癌中的表达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王姗;PD-L1、Foxp3和TOP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作用以及临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王昶文;乳腺癌患者miRNA综合预后标签的构建及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汪涵;WDR41在乳腺癌中结构和功能的探索[D];厦门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9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