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基于PINK1基因探讨大补阴丸合牵正散对帕金森细胞模型线粒体的保护机制

发布时间:2020-12-20 05:58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为中脑黑质致密区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失为主,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运动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等。对于PD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西医对PD的治疗多以左旋多巴治疗为主,主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异动症等毒副作用。而传统中医药由于其独特的理论及系统整体的防治方法,在防治PD上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优点。目前普遍认为PD是基因、环境和老龄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太明确。现已证实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发病密切相关。PINK1是一种与PD发病的相关基因,突变后可引起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异常,PINK1表达正常可以保护线粒体抵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损伤,在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及保护多巴胺神经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补阴丸(Da-Bu-Yin-Wan,DBYW)和牵正散(Qian-Zheng-San,QZS)均是临床治疗PD的常用方,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了 DBYW和QZS在一定程度上可调控PD小鼠脑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减...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PINK1基因探讨大补阴丸合牵正散对帕金森细胞模型线粒体的保护机制


图1[12]?PINK1主要结构域示意图,上方显示的是全长的PINK1蛋白,下??

粒体,泛素化,泛素


图2?P/TV/n在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中的作用[46]??除了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外,P/AK/和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控线粒??体数量。其在线粒体自噬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包括泛素-蛋白??酶系统(ubiquitine-proteasomesystem,UPS)及线粒体自嗤这两种机制,它们在??调控线粒体数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尸/M:/和尸#妨7共转染细胞后,PINK1可通过激酶活性,募??集憐酸化的Parkin至线粒体,维持Parkin的E3连接酶活性,进一步促进IKK*/??(inhibitior?of?kappa-B?kinasey)的泛素化,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实现细胞??的保护功能[474S],这在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9]。当??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INK1可磷酸化Parkin将其募集到功能缺失的线粒体膜??上,随后Parkin能通过介导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的泛素化,将??线粒体外膜蛋白VDAC1泛素化[5()_51]。导致泛素连接调节蛋白p62/SQSTMl集聚??

对照组,引物二聚体,特异性,附图


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载质粒对照组??的mRNA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敲减组的P/I/?mRNA表达量有明??显下降(尸<0.01)其结果见表3、图1。??另外,RT-PCR的溶解曲线(Melt?Curve)和扩增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NK1??的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在40个扩增循环中无引物二聚体产生,其溶解峰为??79.9°C,结果见附图四。??表3?P/Ii的相对表达量([±s;n=18)??MM?P/M:7的相对表达量??正常对照组?1.〇5±〇.31??空载对照组?0H30??爾KJ敲减组?0H13心??注:/wia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〇.〇1;与空载对照组比较,??4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J]. 赵坤,李成卫,王庆国.  中医杂志. 2018(05)
[2]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中风发病机制的探讨[J].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18(01)
[3]DJ-1对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J]. 胡霞,陈方方,孔陈苏.  海南医学. 2017(22)
[4]线粒体融合蛋白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关系[J]. 徐玥,秦双立.  山东化工. 2017(18)
[5]张运克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经验[J]. 盛文达,张运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8)
[6]五味子甲素对MPP+致SH-SY5Y细胞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 李妍,张巍,蔡同建,赵东海,罗军,吕士杰.  中国兽医杂志. 2017(08)
[7]四种转染试剂对H9C2细胞转染效率的比较[J]. 倪银芸,丁雨,吴思思.  华西医学. 2017(07)
[8]健脾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 程云帆,俞晓岚,蒋小玲,商永华,王亭如.  中外医疗. 2017(16)
[9]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 牛贺奎,梁健芬,张兴博,周霖.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3)
[10]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彭天婵,李清华.  华夏医学. 2016(06)

博士论文
[1]线粒体质量控制在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彭凯歌.第三军医大学 2017
[2]从DJ-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大补阴丸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线粒体功能保护的作用机制[D]. 龚小钢.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3]PINK1蛋白磷酸化修饰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姚凌雁.中南大学 2013
[4]PINK1基因通过线粒体分裂融合途径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D]. 陈方哲.复旦大学 2013
[5]帕金森病病证结合辨证规律研究[D]. 闫川慧.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Drp1、Marf对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影响[D]. 薛陆明.桂林医学院 2017
[2]PINK1对α-Synuclein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D]. 张朔海.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马云枝教授从痰论治帕金森病学术经验总结[D]. 佘振垒.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
[4]补肾活血、化痰熄风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 王宇星.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
[5]中医“脾主统血”核心名词的理论研究[D]. 王晓玲.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6]杨明会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学术经验研究[D]. 徐睿鑫.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5
[7]从PINK1基因角度探讨大补阴丸合牵正散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 马凌.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8]Drp1对PINK1缺失果蝇保护机制的研究[D]. 郭钦贤.中南大学 2014
[9]蛋白激酶A作为微管亲和调控蛋白激酶2新型上游激酶调节微管稳定以及神经元极化[D]. 王亚超.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心脾相关理论及其与冠心病发病规律的研究[D]. 燕欣朋.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7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927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