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基于转录组SSR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杂交区组成及种间基因渐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10:30
  自然杂交在物种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甘草属(Glycyrrhiza L.)植物的种间由于生殖隔离的机制不完善,邻域和同域分布物种,种间常常发生杂交及基因渐渗现象,对自然居群遗传结构和物种分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胀果甘草转录组35,717条genes序列数据进行SSR的挖掘和分析;并通过筛选出的转录组SSR对不同杂交区杂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物种组成(亲代及子代)的遗传结构、基因渐渗程度和方向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杂交区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与物种组成、遗传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杂交区的杂交物种组成和基因渐渗差异,探讨不同环境选择压力下,自然杂交对甘草属物种形成和遗传分化的影响,为甘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及杂交物种形成、适应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对胀果甘草转录35,717条genes序列的SSR查找和特征结果表明:共7660条转录组序列包含10,378个SSR位点;SSR重复以三核苷酸(5,111,47.60%)重复最多,重复类型以CAA/GAA为主;其次是二核苷酸(5,102,47.51%)重复,重复类型以CT/TC(1,879,36.83%)为...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转录组SSR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杂交区组成及种间基因渐渗研究


引物GZ-37在甘草属植物的SSR多态扩增图谱.M.Marker1;1~3乌拉尔甘草;4~6.胀果甘草;7~9光果甘草;10~11.密腺甘草;12~15.黄甘草

序列,转录组,胀果甘草,聚类图


经典的形态学分类结果是一致。该标记可被用来分析甘草属种间的亲缘关系,所以挖掘开发的 SSR 引物是可适用的。图2-2 基于胀果甘草转录组SSR标记甘草属植物UPGMA聚类图Fig. 2-2 UPGMA dendrogram of Glycyrrhiza species based on SSR markers3 讨论3.1 转录组SSR序列特征到目前为止,甘草属植物的公共数据库信息仍较少,几乎所有的序列都来自乌拉尔甘草(李晓岚, 2015; Liu et al, 2015)。因此,我们开发的转录组序列大大增加了公共数据库中甘草的可用的基因资源。本文研究的SSR标记,可为进一步研究甘草属物种的基因表达重要途径、分子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在药用和生态价值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在大多属植物中,SSR类型主要以二、三核苷酸为主 (Liang et al, 2009a; 黄海燕等,2013)

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阿拉尔


图3-1采样地理分布点Fig. 3-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d.表3-1 不同甘草属植物种群采样点和数量Table 4-1 Collection places and sample size about different of Glycyrrhiza阿拉尔 A 阿拉尔 B 库尔勒 焉耆 博湖 哈密 鄯善 吐鲁番 民勤 张掖 21 19 14 15 1 15 10 1 29 1 1 15 7 20 27 26 2 15 14 10 16 86 27 36 13 20 23 37 157 74 57 14 44 42 34 15 10 分析增结果表 3-2 13对引物在不同种群扩增结果Table 3-2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13 pairs of primers in different populati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8个果用银杏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 王星星,周琦,陶园园,胥猛,郁万文,徐立安.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5)
[2]基于马尾松转录组的SSR分子标记开发及种质鉴定[J]. 梅利那,范付华,崔博文,文晓鹏.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6)
[3]用核DNA和叶绿体DNA序列鉴别铁线蕨属Adiantum L.(凤尾蕨科)新的隐性杂交种[J]. 王莹,商辉,顾钰峰,韦宏金,赵国华,戴锡玲,严岳鸿.  科学通报. 2015(10)
[4]4种甘草属植物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J]. 李晓岚,陆嘉惠,谢良碧,张爱霞,陈晓翠,李学禹.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3)
[5]三种甘草属植物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及杂交种子活力[J]. 谢良碧,陆嘉惠,李晓岚,张宇,魏涛,李学禹.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4(03)
[6]南方红豆杉转录组SSR挖掘及分子标记的研究[J]. 李炎林,杨星星,张家银,黄三文,熊兴耀.  园艺学报. 2014(04)
[7]棉毛橐吾和穗序橐吾的自然杂交研究(英文)[J]. 余姣君,潘莉,潘跃芝,龚洵.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4(02)
[8]二倍体杂交种棱果沙棘双向杂交起源及其母本主要来源于中国沙棘的分子证据[J]. 蒋严妃,严容,苏雪,陈纹,孙坤.  植物研究. 2014(01)
[9]基因流存在条件下的物种形成研究述评:生殖隔离机制进化[J]. 李忠虎,刘占林,王玛丽,钱增强,赵鹏,祝娟,杨一欣,阎晓昊,李银军,赵桂仿.  生物多样性. 2014(01)
[10]甘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刘洋洋,刘春生,曾斌芳,范冰舵,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中草药. 2013(24)

硕士论文
[1]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渐渗研究[D]. 宋凤.石河子大学 2017
[2]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下歪头菜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辉.兰州大学 2016
[3]芨芨草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群落对土壤盐分的生态适应[D]. 张雅琼.内蒙古大学 2011
[4]蒺藜苜蓿SSR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部分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 屠德鹏.扬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0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10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