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胞质遗传抗蚜转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及同质化筛选

发布时间:2021-02-02 08:1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种植,但蚜虫经常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威胁。利用化学药物防治是控制蚜虫危害的常用方法,然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影响人类的健康。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蚜小麦新品种则有望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并提高小麦的产量。本课题以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PPA)转化石4185小麦获得的转基因后代材料为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PPA基因的存在位置及遗传方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回交转育及同质化筛选,获得具有胞质遗传且同质化程度高的抗蚜转基因小麦。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结果如下:通过正反交实验确定了目的基因PPA在转基因小麦中的遗传方式为既存在细胞核遗传,也存在胞质遗传的形式;通过回交、测交实验,以及PCR鉴定,共筛选出27个较为优秀的纯合转基因后代材料,即细胞核中没有PPA基因存在、并且具有胞质遗传的纯合后代。通过对目的基因的PCR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多代回交之后,PPA基因依然存在于转基因小麦中;通过对回交后代的同质化鉴定分析表明,转基因小麦后代的抗蚜性,由于后代的同质化程度不同所以表现出的抗蚜效果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材料之间、同一个材料的不同株行,以及...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胞质遗传抗蚜转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及同质化筛选


重组质粒图谱pCambia1380+ubi+PPA+GFP(2)转基因小麦材料在室内实验和田间实验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蚜效果

材料,反交,转基因,野生型


142.4结果与分析2.4.1正反交F1代的PCR鉴定及结果分析正交是以转基因材料作为母本,野生型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正交F1代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特异性扩增PPA基因的PCR结果如图2-1所示。结果显示,正交后代全部扩出了特异且清晰的目的条带。证明转基因小麦中确实存目的基因PPA。但无法判断其具体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M:Marker;+:PPA质粒;—:野生型;1-16:正交F1代16个样本图2-1正交F1代材料的PCR结果反交是以野生型材料作为母本,转基因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以反交F1代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特异性扩增PPA基因的PCR结果如图2-2所示。结果显示,反交各个后代也均扩增出了特异且清晰的目的条带。这说明转基因小麦存在细胞核遗传的遗传方式。M:Marker;+:PPA质粒;—:野生型;1-19:反交F1代19个样本图2-2反交F1代材料的PCR结果至此,正反交的F1后代均能扩增出目的基因,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存在细胞核的遗传方式,但仍然无法证明有无细胞质遗传的存在。2.4.2正反交F2代PCR鉴定及结果分析

反交,材料,转基因


142.4结果与分析2.4.1正反交F1代的PCR鉴定及结果分析正交是以转基因材料作为母本,野生型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正交F1代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特异性扩增PPA基因的PCR结果如图2-1所示。结果显示,正交后代全部扩出了特异且清晰的目的条带。证明转基因小麦中确实存目的基因PPA。但无法判断其具体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M:Marker;+:PPA质粒;—:野生型;1-16:正交F1代16个样本图2-1正交F1代材料的PCR结果反交是以野生型材料作为母本,转基因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以反交F1代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特异性扩增PPA基因的PCR结果如图2-2所示。结果显示,反交各个后代也均扩增出了特异且清晰的目的条带。这说明转基因小麦存在细胞核遗传的遗传方式。M:Marker;+:PPA质粒;—:野生型;1-19:反交F1代19个样本图2-2反交F1代材料的PCR结果至此,正反交的F1后代均能扩增出目的基因,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存在细胞核的遗传方式,但仍然无法证明有无细胞质遗传的存在。2.4.2正反交F2代PCR鉴定及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探讨及综合防治[J]. 史磊,吴有志,史艳芬,刘风强,颜金龙.  农业与技术. 2020(03)
[2]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J]. 梁晋刚,徐俊锋,焦悦,刘鹏程,张秀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1)
[3]蚜虫饲养方法的研究[J]. 李可琢,段立清,万炜,周卓,赵艳丽.  乡村科技. 2019(23)
[4]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刘宁.  河南农业. 2019(17)
[5]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 李翠英.  新农村. 2018(09)
[6]杂交小麦育种新突破[J]. 于洋.  中国经济报告. 2017(12)
[7]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J]. 徐建伟,于沐,张果果,赵建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9)
[8]麦蚜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治理研究进展[J]. 武银玉,曹亚萍,杨秀丽,王睿.  小麦研究. 2017(02)
[9]植物凝集素在抗刺吸式害虫中的研究进展[J]. 周晓静,向臻,强学杰,鞠乐,牛银亭.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8)
[10]麦蚜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J]. 曲耀训.  今日农药. 2017(05)

博士论文
[1]三种植物凝集素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的表达及其抗蚜效果分析[D]. 段晓亮.中国农业大学 2013
[2]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小麦抗蚜性及建立高效小麦转化体系的研究[D]. 梁辉.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小麦雄性不育突变体HTS-1中TaEPFL1基因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D]. 孙清栩.西华师范大学 2019
[2]小麦转基因技术优化的探索[D]. 谈晶晶.扬州大学 2018
[3]小麦主要害虫发生规律与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研究[D]. 商艳兰.山东农业大学 2016
[4]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MiR396基因对小麦品种的遗传转化[D]. 宋琳琳.华中农业大学 2016
[5]PPA基因改造、载体构建及转化[D]. 姚彬.河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14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14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