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农药对青鳉生长发育、抗氧化和bcl6b基因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15:25
近年来,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因其农药用量大、残留期长、在水环境中检出率高、对动植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这两种农药的广泛使用也是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为丰富这两种农药对水生脊椎动物的毒理学资料,本研究以青鳉为受试动物,通过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独和共同染毒,研究这两种农药对青鳉的急性毒性,并进一步通过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12.04μg/L、120.40μg/L和1204.00μg/L)、毒死蜱(1.06μg/L、10.60μg/L和106.00μg/L)以及二者联合暴露(1.01μg/L、10.10μg/L和101.00μg/L)对青鳉生长发育(体长、体重)、抗氧化功能(SOD、GSH-PX、CAT、MDA)以及基因表达(bcl6b)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试验结果证明,阿特拉津药液对青鳉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25.305 mg/L、16.023 mg/L、10.444 mg/L、6.019 mg/L,安全浓度为0.602 mg/L,按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其对青鳉属中毒性农药;毒死蜱药液...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特拉津化学结构式Fig.1-1Chemicalstructuralformulaoftheatrazine
第一章绪论31.3毒死蜱概况1.3.1毒死蜱理化性质毒死蜱,又名氯吡硫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磷杀虫剂。分析纯药品为白色结晶体,在室温下易结块,需在4℃冰箱下冷藏,分子量是350.5,分子式是C9H11Cl3NO3PS,结构式如(图1-2)。熔点在42~44℃之间,而其沸点却达到200℃,并且具有不易于溶于水的特点。它也是一种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对农业害虫具有高效的杀死作用,所以在我国农业使用也较常见[33]。图1-2毒死蜱化学结构式Fig1-2Chemicalstructuralformulaofchlorpyrifos1.3.2毒死蜱杀虫机理和适用范围毒死蜱杀虫谱较广,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害虫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快速积累,导致突触传导中断,使机体中的神经冲动传导被破坏,严重可使虫类机体死亡。因此毒死蜱可以适用防治水稻、棉花、小麦、蔬菜中的害虫。毒死蜱农药常温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尤其在土壤一水体系的水相中的浓度表现更低。农田中残留的毒死蜱因受到外界因素如微生物、温度、水分、光照等的影响而降解,其降解产物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毒死蜱对水生动物来说是一种剧毒农药[34]。已有报道称毒死蜱是渔业产品中的主要农药残留物[35]。像其他有机磷酸盐杀虫剂一样,毒死蜱主要通过抑制水生动物的乙酰胆碱酯酶发挥其毒性作用,严重的最终可以出现机体死亡的情况。大量研究表明,毒死蜱可以通过增加氧化损伤产物(例如丙二醛)的浓度和影响鲤鱼的抗氧化酶活性来促进氧化应激[36-37]。1.4阿特拉津和毒死蜱的毒理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
第四章两种农药单独和共同染毒对青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231204.00μg/L各组明显降低(P<0.05);与0μg/L组相比,在12.04μg/L组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120.40μg/L第30天和1204.00μg/L各组显著降低(P<0.05);与0μg/L组相比,除12.04μg/第30天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各浓度组MD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4-1)。与药物染毒末期相比,恢复末期12.04μg/L、120.40μg/L和1204.00μg/L组SOD和GSH-PX活性除12.04μg/L组无显著性变化外,120.40μg/L和1204.00μg/L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增高(P<0.05);与药物染毒末期相比,恢复末期12.04μg/L、120.40μg/L和1204.00μg/L组CAT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与药物染毒末期相比,MDA含量除120.40μg/L无明显变化外,其余两处理组均明显升高(P<0.05)(图4-2)。图4-1染毒阿特拉津第30天和第60天青鳉抗氧化和MDA含量的变化Fig.4-1ChangesinantioxidantandMDAcontentofOryziaslatipesinthe30thand60thdaysofatrazineexposure注: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相同字母代表差异不显著(P<0.05)。Note:Differentlettersrepresentsignificantdifferences,thesamelettersrepresentin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除草剂阿特拉津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J]. 郝明娇,王静慧,王丰,董武,段莉梅. 科技视界. 2018(22)
[2]毒死蜱对斑马鱼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评价[J]. 李志鸿,谭建仪,李祥英,张宏涛. 广东蚕业. 2018(04)
[3]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东北小鲵蝌蚪氧化应激的影响[J]. 王倩,孙胜男,赵文阁,于东. 动物学杂志. 2017(06)
[4]呋虫胺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生长发育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孙琦,范咏梅,赖柯华,黄伟康.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3)
[5]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J]. 张家禹,刘丽丽,李国超,余凯敏,吕鹏,闫艳春.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3)
[6]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模式生物在线监测技术方法研究[J]. 周振宇,邵振洲,施智平,渠瀛,张融,饶凯锋,关永.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1)
[7]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胚胎发育的影响[J]. 韩英,赵荣伟,郝其睿,姜旭阳,张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7)
[8]农药毒死蜱和甲萘威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J]. 蒋曼,王强,吴莉宇,赵学平,吴声敢,朱朝华. 农药. 2015(03)
[9]毒死蜱对我国南方稻区水域中12种淡水鱼的毒性[J]. 赵颖,姚苏梅,刘毅华,肖鹏飞,耿翠敏,朱国念. 生态毒理学报. 2014(06)
[10]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评价[J]. 陈源,陈昂,蒋桂芳,卓凌,罗香文,张松柏,张德咏,刘勇. 农药. 2014(12)
博士论文
[1]BCL6B基因在抑制肝细胞肝癌和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D]. 黄鹏飞.浙江大学 2016
[2]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穆希岩.中国农业大学 2015
[3]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鲤鱼毒理作用的研究[D]. 邢厚娟.东北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BCL6B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LoVo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 谷月.重庆医科大学 2017
[2]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对两种林蛙的毒理效应研究[D]. 孙胜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3]重金属(铬、镍、砷)对大黄鱼幼鱼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D]. 郭建波.浙江海洋大学 2017
[4]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单独或联合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D]. 张家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5]青鳉bcl6的表达模式及Prdm1对bcl6a表达的调控作用[D]. 张学燕.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三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的生态毒性初步研究[D]. 张陆伟.新疆农业大学 2013
[7]基于日本青鳉急性毒性实验的水质监测技术构建[D]. 张丽俏.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铅和镉两种重金属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效应研究[D]. 于丰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5
[9]氟吗啉(SYP-L190)对鲤鱼长期毒性的初步研究[D]. 李刚.新疆农业大学 2003
[10]重金属(镉、铜、锌和铬)对鲫鱼的生物毒性研究[D]. 杨丽华.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7577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特拉津化学结构式Fig.1-1Chemicalstructuralformulaoftheatrazine
第一章绪论31.3毒死蜱概况1.3.1毒死蜱理化性质毒死蜱,又名氯吡硫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磷杀虫剂。分析纯药品为白色结晶体,在室温下易结块,需在4℃冰箱下冷藏,分子量是350.5,分子式是C9H11Cl3NO3PS,结构式如(图1-2)。熔点在42~44℃之间,而其沸点却达到200℃,并且具有不易于溶于水的特点。它也是一种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对农业害虫具有高效的杀死作用,所以在我国农业使用也较常见[33]。图1-2毒死蜱化学结构式Fig1-2Chemicalstructuralformulaofchlorpyrifos1.3.2毒死蜱杀虫机理和适用范围毒死蜱杀虫谱较广,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害虫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快速积累,导致突触传导中断,使机体中的神经冲动传导被破坏,严重可使虫类机体死亡。因此毒死蜱可以适用防治水稻、棉花、小麦、蔬菜中的害虫。毒死蜱农药常温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尤其在土壤一水体系的水相中的浓度表现更低。农田中残留的毒死蜱因受到外界因素如微生物、温度、水分、光照等的影响而降解,其降解产物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毒死蜱对水生动物来说是一种剧毒农药[34]。已有报道称毒死蜱是渔业产品中的主要农药残留物[35]。像其他有机磷酸盐杀虫剂一样,毒死蜱主要通过抑制水生动物的乙酰胆碱酯酶发挥其毒性作用,严重的最终可以出现机体死亡的情况。大量研究表明,毒死蜱可以通过增加氧化损伤产物(例如丙二醛)的浓度和影响鲤鱼的抗氧化酶活性来促进氧化应激[36-37]。1.4阿特拉津和毒死蜱的毒理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
第四章两种农药单独和共同染毒对青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231204.00μg/L各组明显降低(P<0.05);与0μg/L组相比,在12.04μg/L组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120.40μg/L第30天和1204.00μg/L各组显著降低(P<0.05);与0μg/L组相比,除12.04μg/第30天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各浓度组MD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4-1)。与药物染毒末期相比,恢复末期12.04μg/L、120.40μg/L和1204.00μg/L组SOD和GSH-PX活性除12.04μg/L组无显著性变化外,120.40μg/L和1204.00μg/L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增高(P<0.05);与药物染毒末期相比,恢复末期12.04μg/L、120.40μg/L和1204.00μg/L组CAT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与药物染毒末期相比,MDA含量除120.40μg/L无明显变化外,其余两处理组均明显升高(P<0.05)(图4-2)。图4-1染毒阿特拉津第30天和第60天青鳉抗氧化和MDA含量的变化Fig.4-1ChangesinantioxidantandMDAcontentofOryziaslatipesinthe30thand60thdaysofatrazineexposure注: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相同字母代表差异不显著(P<0.05)。Note:Differentlettersrepresentsignificantdifferences,thesamelettersrepresentin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除草剂阿特拉津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J]. 郝明娇,王静慧,王丰,董武,段莉梅. 科技视界. 2018(22)
[2]毒死蜱对斑马鱼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评价[J]. 李志鸿,谭建仪,李祥英,张宏涛. 广东蚕业. 2018(04)
[3]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东北小鲵蝌蚪氧化应激的影响[J]. 王倩,孙胜男,赵文阁,于东. 动物学杂志. 2017(06)
[4]呋虫胺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生长发育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孙琦,范咏梅,赖柯华,黄伟康.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3)
[5]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J]. 张家禹,刘丽丽,李国超,余凯敏,吕鹏,闫艳春.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3)
[6]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模式生物在线监测技术方法研究[J]. 周振宇,邵振洲,施智平,渠瀛,张融,饶凯锋,关永.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1)
[7]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胚胎发育的影响[J]. 韩英,赵荣伟,郝其睿,姜旭阳,张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7)
[8]农药毒死蜱和甲萘威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J]. 蒋曼,王强,吴莉宇,赵学平,吴声敢,朱朝华. 农药. 2015(03)
[9]毒死蜱对我国南方稻区水域中12种淡水鱼的毒性[J]. 赵颖,姚苏梅,刘毅华,肖鹏飞,耿翠敏,朱国念. 生态毒理学报. 2014(06)
[10]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评价[J]. 陈源,陈昂,蒋桂芳,卓凌,罗香文,张松柏,张德咏,刘勇. 农药. 2014(12)
博士论文
[1]BCL6B基因在抑制肝细胞肝癌和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D]. 黄鹏飞.浙江大学 2016
[2]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穆希岩.中国农业大学 2015
[3]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鲤鱼毒理作用的研究[D]. 邢厚娟.东北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BCL6B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LoVo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 谷月.重庆医科大学 2017
[2]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对两种林蛙的毒理效应研究[D]. 孙胜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3]重金属(铬、镍、砷)对大黄鱼幼鱼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D]. 郭建波.浙江海洋大学 2017
[4]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单独或联合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D]. 张家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5]青鳉bcl6的表达模式及Prdm1对bcl6a表达的调控作用[D]. 张学燕.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三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的生态毒性初步研究[D]. 张陆伟.新疆农业大学 2013
[7]基于日本青鳉急性毒性实验的水质监测技术构建[D]. 张丽俏.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铅和镉两种重金属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效应研究[D]. 于丰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5
[9]氟吗啉(SYP-L190)对鲤鱼长期毒性的初步研究[D]. 李刚.新疆农业大学 2003
[10]重金属(镉、铜、锌和铬)对鲫鱼的生物毒性研究[D]. 杨丽华.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7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275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