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NAi抑制褐飞虱重要功能基因提高水稻抗虫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7:52
褐飞虱是我国和亚洲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防控,但使用过量的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使褐飞虱产生抗药性。在生产实践中选育抗性水稻品种,利用其安全、经济、有效的优点,已成为褐飞虱防治的首选办法。本研究拟利用RNAi提高水稻抗虫性并尝试解决转基因稻米食用安全风险。众所周知,褐飞虱中肠是褐飞虱与水稻互作的重要界面,肠道是昆虫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食物经口进入消化道后首先接触到的是肠道的上皮细胞,因此利用RNAi技术干扰肠道上皮细胞的重要功能基因,可以抑制其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对营养的正常吸收,进而干扰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达到防控褐飞虱的目的。因此,在害虫治理的研究中,RNAi分子作用的靶细胞应优先选择害虫的肠道上皮细胞。本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①克隆了水稻胚乳特异性启动子Glub-4和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RSsl;构建含针对生物Ⅰ型褐飞虱NQO基因的RNAi表达框、和删除酶基因及其识别位点的Ti质粒载体,转化水稻明恢63(MH63)。鉴定转基因水稻,通过Northern blot印迹杂交检测阳性植株中RNAi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阳性植株中RNAi分...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pNW55质粒图谱??2.2.4过渡质粒的构建??
图2-3提取的水稻基因组DNA??
图2-6启动子克隆菌落PCR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弓少龙,侯茂林. 植物保护. 2017(01)
[2]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程攀,陈龙,曲姗姗,阴云伙,田发春,彭炳生,吴帅,李土明,徐小红,周卫营.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4)
[3]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治理[J]. 娄永根. 国际学术动态. 2013(06)
[4]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J]. 吴方喜,蔡秋华,朱永生,张建福,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2011(06)
[5]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J].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5)
[6]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J]. 芮明方,谭宏,沈卫新,马善林. 上海农业科技. 2011(03)
[7]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张磊,朱祯. 遗传. 2011(05)
[8]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唐丽,谭炎宁,韩小霞,孙志忠,段美娟. 杂交水稻. 2011(01)
[9]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J]. 胡娟,花日茂,李世广,林华峰,操海群,胡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5)
[10]昆虫RNAi技术及其应用[J]. 何正波,陈斌,冯国忠. 昆虫知识. 2009(04)
硕士论文
[1]水稻白叶枯病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D]. 刘壮.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定向诱导Dicer酶切割目标双链RNA方法的研究[D]. 许文.中山大学 2016
[3]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D]. 康海燕.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D]. 王鹏.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利用RNAi技术控制褐飞虱的研究[D]. 张凤珍.浙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3829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pNW55质粒图谱??2.2.4过渡质粒的构建??
图2-3提取的水稻基因组DNA??
图2-6启动子克隆菌落PCR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弓少龙,侯茂林. 植物保护. 2017(01)
[2]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程攀,陈龙,曲姗姗,阴云伙,田发春,彭炳生,吴帅,李土明,徐小红,周卫营.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4)
[3]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治理[J]. 娄永根. 国际学术动态. 2013(06)
[4]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J]. 吴方喜,蔡秋华,朱永生,张建福,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2011(06)
[5]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J].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5)
[6]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J]. 芮明方,谭宏,沈卫新,马善林. 上海农业科技. 2011(03)
[7]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张磊,朱祯. 遗传. 2011(05)
[8]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唐丽,谭炎宁,韩小霞,孙志忠,段美娟. 杂交水稻. 2011(01)
[9]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J]. 胡娟,花日茂,李世广,林华峰,操海群,胡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5)
[10]昆虫RNAi技术及其应用[J]. 何正波,陈斌,冯国忠. 昆虫知识. 2009(04)
硕士论文
[1]水稻白叶枯病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D]. 刘壮.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定向诱导Dicer酶切割目标双链RNA方法的研究[D]. 许文.中山大学 2016
[3]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D]. 康海燕.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D]. 王鹏.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利用RNAi技术控制褐飞虱的研究[D]. 张凤珍.浙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3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838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