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豆杉种群历史动态研究 ——来自质体和核基因片段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5-12 00:25
一般认为生境破碎化会减少物种遗传多样性,限制种群间基因流动,增强种群遗传结构。但是对于生活周期较长的木本植物来说近期生境破碎化造成的遗传效应仍不清晰。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及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地区,该物种的生境严重破碎化,种群规模极小,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本论文在对我国分布的东北红豆杉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取26个种群,265个个体,利用父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线粒体DNA片段和双亲遗传的核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东北红豆杉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识别致濒因素和预测未来分布趋势并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3个叶绿体DNA片段(2431 bp)、2个线粒体DNA片段(830 bp)以及7个核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红豆杉自然和移栽种群遗传多样性高、遗传分化低及基因交流频繁(cpDNA:Hd=0.87,FST=0.06;mtDNA:Hd=0.66,Fs.T=0.07;nSSRs:Ho=0.31,HE=0.36,FST=0.08)。(2)我国东北地区存在多个东北红豆杉避难所,检测结果表明东北...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境破碎化
1.1.1 生境破碎化概述
1.1.2 全球气候变化
1.1.3 植物遗传多样性在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的重要性
1.1.4 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
1.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概况与物种介绍
1.3.1 研究区概况
1.3.2 物种介绍
1.3.3 研究进展
1.4 生态位模型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东北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种群采样
2.1.2 实验方法
2.1.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2.2 DNA提取、稀释分装
2.1.2.3 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片段测序实验
2.1.2.4 核微卫星引物筛选
2.2 数据分析
2.2.1 质体DNA和核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2.2.1.1 质体DNA标记
2.2.1.2 核微卫星标记
2.2.2 种群历史动态
2.2.3 生态位模型
3 研究结果
3.1 质体DNA和核微卫星数据分析结果
3.1.1 叶绿体DNA
3.1.2 线粒体DNA
3.1.3 核微卫星变异和分化
3.2 东北红豆杉的生态位分布模型
4 讨论
4.1 质体DNA和核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4.2 环境变化对种群规模的影响
4.3 对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红豆杉研究进展[J]. 赵明亮,程立超. 中国林副特产. 2013(04)
[2]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 朱耿平,刘国卿,卜文俊,高玉葆. 生物多样性. 2013(01)
[3]东北红豆杉植物地理学研究[J]. 吴榜华,戚继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5(03)
[4]银杉的发现及命名[J]. 傅立国,程树志. 植物杂志. 1981(04)
[5]红松林皆伐跡地天然更新的研究[J]. 李景文,刘庆良,陈运大. 东北林学院学报. 1964(00)
博士论文
[1]中国红豆杉属分子谱系地理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程蓓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
硕士论文
[1]东北红豆杉的谱系地理结构研究[D]. 宋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82380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境破碎化
1.1.1 生境破碎化概述
1.1.2 全球气候变化
1.1.3 植物遗传多样性在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的重要性
1.1.4 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
1.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概况与物种介绍
1.3.1 研究区概况
1.3.2 物种介绍
1.3.3 研究进展
1.4 生态位模型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东北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种群采样
2.1.2 实验方法
2.1.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2.2 DNA提取、稀释分装
2.1.2.3 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片段测序实验
2.1.2.4 核微卫星引物筛选
2.2 数据分析
2.2.1 质体DNA和核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2.2.1.1 质体DNA标记
2.2.1.2 核微卫星标记
2.2.2 种群历史动态
2.2.3 生态位模型
3 研究结果
3.1 质体DNA和核微卫星数据分析结果
3.1.1 叶绿体DNA
3.1.2 线粒体DNA
3.1.3 核微卫星变异和分化
3.2 东北红豆杉的生态位分布模型
4 讨论
4.1 质体DNA和核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4.2 环境变化对种群规模的影响
4.3 对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红豆杉研究进展[J]. 赵明亮,程立超. 中国林副特产. 2013(04)
[2]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 朱耿平,刘国卿,卜文俊,高玉葆. 生物多样性. 2013(01)
[3]东北红豆杉植物地理学研究[J]. 吴榜华,戚继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5(03)
[4]银杉的发现及命名[J]. 傅立国,程树志. 植物杂志. 1981(04)
[5]红松林皆伐跡地天然更新的研究[J]. 李景文,刘庆良,陈运大. 东北林学院学报. 1964(00)
博士论文
[1]中国红豆杉属分子谱系地理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程蓓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
硕士论文
[1]东北红豆杉的谱系地理结构研究[D]. 宋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82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1823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