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节节麦籽粒性状相关基因发掘

发布时间:2017-04-24 00:06

  本文关键词:节节麦籽粒性状相关基因发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节节麦属禾本科小麦族山羊草属物种,为六倍体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目前普遍认为来自伊朗西北、外高加索等特定区域的少数节节麦参与了8000-10000年前的普通六倍体小麦形成,因此相比小麦A、B基因组,普通小麦D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节节麦自然群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资源,它自身D基因组的性状遗传十分丰富相比普通小麦D基因组来说,在改良普通小麦遗传性状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节节麦材料当中有很多具备优良特性,如抗白粉病、条锈病、秆锈病,耐低温、低麟,抗穗发芽等。本研究利用节节麦自然群体366份材料、节节麦AS75xAL8/78RILs群体314份株系对控制籽粒形态、休眠特性相关的基因进行了研究,鉴定出相关位点18个,具体情况如下:2012-2013年、2013-2014年种植的节节麦自然群体籽粒千粒重(1.8-15.7g,部分材料干瘪)、籽粒长(4-5mm)、籽粒宽(1.5-2.5mm)、籽粒长宽比(0.19-0.53)、籽粒周长(19.8-65.4mm)、籽粒厚度(0.7-1.8mm)、籽粒表面积(8.67-27.3mm2)。各年份间节节麦自然群体籽粒性状稳定,千粒重与其他各个性状相关性较高。在2013年测试中,籽粒宽分别和籽粒千粒重(r=0.621)、表面积(r=0.859)以及宽长比(r=0.783)相关性十分显著。节节麦亚群籽粒性状之间存在差异,Ae.tauschii ssp. tauschii (T)籽粒性状普遍优于Ae.tauschii ssp. strangulata (S)。结合表型数据与节节麦Infinium 10K芯片SNP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16个与籽粒相关的显著标记位点,这些标记分别位于在2D、3D、5D、6D、7D染色体上。其中10个与籽粒表面积关联的显著标记分别位于5D、7D染色体上;3个与千粒重关联的标记分别位于2D、3D、6D染色体上;在3D染色体上有1个与籽粒长相关的显著标记,同样在2D、7D染色体上有2个与籽粒宽的显著标记。通过对比前人在普通小麦发现籽粒关联的QTL位点,本实验研究中与籽粒长关联的标记(AT6D5664)和已报道在普通小麦3D染色体上发现的一个与籽粒长相关的QTL(Xcfd70-Xgwm645)位点位置很相近:实验中一个与籽粒宽关联SNP标记(AT2D0981)与普通小麦2D染色体上发现的QTL位点(Xcfd36-Xcfd53)属于同一位点;小麦7DS染色体上的TaGS与本研究关联的标记AT7D6040位置十分接近;6DS染色体上TaGS1a-CAPS基因与籽粒长、宽、宽长比、表面积都有显著关联,本研究中在染色体6DS上相同位置同样关联了一个与千粒重关联的标记(AT6D5664)。此外,利用AS75×AL8/78 RILs群体(F2:3)进行籽粒性状、种子休眠相关基因发掘,我们得到的结果: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籽粒宽长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均存在正相关性,在这些相关性中千粒重与粒长(r=0.93)、粒宽(r=0.90)的相关系数是最高。同时对AS75×AL8/78遗传群体(F2:3)籽粒性状(千粒重、粒长、粒宽、宽长比、面积、周长、休眠性)进行QTL分析,共定位到2个稳定的加性QTL,其中一个1个籽粒长的位点被定位在5D染色体上,另1个千粒重的位点被定位在3D染色体上,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7.5%、6.4%。
【关键词】:节节麦 关联分析 连锁分析 籽粒性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研究背景11-15
  • 1.1 节节麦遗传多样性和分布11
  • 1.2 节节麦与普通小麦的关系11-12
  • 1.3 节节麦基因组12
  • 1.4 关联分析与连锁分析的比较12-13
  • 1.5 分子标记13
  • 1.6 小麦籽粒性状的位点研究进展13-15
  • 1.6.1 小麦籽粒形状和千粒重13-14
  • 1.6.2 小麦籽粒形状和籽粒重QTL位点14-15
  • 1.7 小麦D基因组上控制穗发芽的位点的研究进展15
  • 1.7.1 穗发芽及籽粒休眠15
  • 1.7.2 小麦D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的研究进展15
  • 2 立题依据15-16
  • 3 材料与方法16-19
  • 3.1 材料和基因型16-17
  • 3.2 方法17-19
  • 3.2.1 田间种植17
  • 3.2.2 自然群体和遗传群体籽粒性状的测定17-18
  • 3.2.3 遗传群体籽粒休眠性状的测定18
  • 3.2.4 自然群体籽粒性状数据关联分析和遗传群体籽粒性状连锁分析18-19
  • 4 结果与分析19-28
  • 4.1 自然群体籽粒相关性状的表型分布19-21
  • 4.2 自然群体关联分析籽粒性状间的相关性21-22
  • 4.3 自然群体籽粒性状在自然群体四个亚群的表型分部情况22
  • 4.4 节节麦籽粒形态的关联分析22-25
  • 4.5 RILs群体籽粒相关性状表型分布和相关性分析25-27
  • 4.6 RILs群体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27-28
  • 5 讨论28-32
  • 5.1 小麦籽粒性状和休眠的鉴定方法28
  • 5.2 节节麦自然群体籽粒性状关联分析28-29
  • 5.3 节节麦RILs遗传群体籽粒性状QTL定位分析29-32
  • 参考文献32-41
  • 致谢41-42
  • 附录4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晋滇;梁铁双;贾峰勇;;不同密度节节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防除对策[J];北京农业;2013年09期

2 袁宝财,达海莉;严防节节麦进入宁夏地区[J];宁夏农林科技;2000年04期

3 刘登才,房洪;中国节节麦在中国特有小麦系统演化中的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3年01期

4 张建华;张定一;姬虎太;;山西省临汾市2006年节节麦发生原因浅析[J];小麦研究;2006年04期

5 罗盘;;宁县发现节节麦[J];甘肃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6 代寿芬;;节节麦对铝的耐性评价[J];种子;2010年05期

7 王庆;黄林;袁中伟;胡喜贵;刘登才;;中国新疆与黄河流域节节麦的传播关系[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李浩兵,钟少斌,仲裕泉,姚景侠;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杨武云,余毅,胡晓蓉,杨家秀,颜济,杨俊良,郑有良;节节麦及其在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S2期

10 张朝贤;李香菊;黄红娟;魏守辉;;警惕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蔓延危害[J];植物保护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娜;王贺军;王睿文;;小麦跨区作业对节节麦扩散传播和区域分布影响的调查[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徐正凯;;林州市麦田节节麦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初探[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

3 张建英;;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秉华;王贵启;苏立军;樊翠芹;董金皋;;雀麦、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应用时期和安全性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隋标峰;张朝贤;崔海兰;魏守辉;黄红娟;;不同地理种群节节麦对甲基二磺隆的耐药性[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献林;杨燕;何中虎;雷振生;夏先春;;节节麦1D染色体Glu-D3位点新LMW-GS基因的鉴定[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月岩;尽快遏制麦田节节麦蔓延[N];农资导报;2010年

2 河北省植保总站 姜京宇;小麦要返青 “保健”抓要领[N];河北科技报;2006年

3 迁安市农牧局 张友青;小麦要高产 精种细管很关键[N];河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房锋;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生态适应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隋标峰;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不同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陈文杰;节节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分子鉴定与育种利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相志国;小麦phKL和节节麦Ppd-D1基因的遗传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连全;小麦异源六倍化过程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道军;一个节节麦突变体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慧;节节麦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刘昆;节节麦种子休眠评价及基因挖掘[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朗;节节麦形态学性状和苗期耐低磷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凤;节节麦幼胚和成熟胚再生体系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陈瑞金;节节麦二氢黄酮-4-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南大学;2016年

7 朱松;节节麦籽粒性状相关基因发掘[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方圆;节节麦抗旱性种质资源筛选及其转录组分析[D];河南大学;2014年

9 刘新浩;节节麦的抗穗发芽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牛宏波;助剂对甲基二磺隆和啶磺草胺防除节节麦的增效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节节麦籽粒性状相关基因发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2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