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玉米花序发育相关基因TD1与FEA2的序列变异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1 17:20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集粮、饲、经“三元一体”的优势作物。玉米产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其遗传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充分挖掘与产量性状密切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并通过聚合育种方法将其迅速引入育种材料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TD1和FEA2是调控玉米花序发育的关键基因,与产量性状的形成紧密相关。然而,对其在常用玉米自交系中的序列变异情况及其与产量性状关联的优异变异位点却少有报道。本研究以323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群体,对基因TD1和FEA2进行了目标序列定点捕获和重测序,分析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变异位点的中性进化检测和单倍型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3个环境下测定的15个产量相关性状数据,采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方法,挖掘与产量性状显著关联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323份自交系的TD1与FEA2基因全长及其调控区序列进行定点捕获和重测序,分别获得了 4726 bp和4074 bp的核苷酸序列。对这两个基因序列变异分析表明,在TD1基因及其启动子区中共检测到184个SNP和57个InDel,核苷酸多态性π值为0.0088;在FEA2基因及其...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米花序发育相关基因TD1与FEA2的序列变异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图3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图??Fig.3?The?technology?roadmap?in?this?study??

核苷酸序列,基因序列,核苷酸,多样性


共获得4726?bp的核苷酸序列。我们以100?bp作为滑动框,选取50?bp为步长,分??析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多态性。结果发现,启动子区域核苷酸多态性明显的高于其他区段??(图4),其中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768?bp?596?bp处的核苷酸多态性tt值最高为0.0511,??这表明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进一步研宄发现,在该基因位点中共检??测到245个变异位点,其中184个为SNP变异,57个为InDel变异(表1)。??ATG??I??Promoter?^?Exon-1?I3?:?g3?*?^??。.”?:!;??0.05?-?/??万。04?-?I??0.03?1??-1200?-600?0?S00?1200?1800?2400?3000?3600?bp??图4?7P7基因序列核苷酸多样性??Fig.4?The?nucleotide?diversity?estimated?along?the?TD1?gene?sequences??本研究对77)7基因5个区段(启动子区、5'非翻译区、外显子、内含子、3’非翻译区)??分析发现(表1),每个区段包含至少2个SNP和InDel变异位点。其中,启动子区域的??SNP变异频率最高,平均每15.61?bp有一个SNP变异,5’非翻译区的InDel变异频率最高,??

表型性状,海南,性状,雄穗


本研宄对2015年至2017年在海南三亚和江苏扬州种植的323份优良玉米自交系的??15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测定。为更加直观反映不同环境下各性状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对三个环境下获得的15个表型性状结果以Boxplot图呈现(图10),其中,穗粗、穗行??数、粒长、粒宽和雄穗分枝数等性状在三个环境下变化趋势稳定,如:穗行数在2015年???2017年不同环境下均值分别为:13.83、13.20和13.79?;极值范围分别为:7.60?21.00、??8.00?19.17和5.50 ̄22.00。然而,穗重、百粒重、株高和雄穗长等性状则在三个环境下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在2017年扬州地区变化波动尤为明显。如:穗重在2015?2017年不同??环境下均值分别为:64.72?g、76.81?g和83.30?g;极值范围分别为:146.62?g?19.85?g、??136.48?g?20.3lg?和?202.22?g?17.85?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NP芯片揭示中国玉米育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J]. 赵久然,李春辉,宋伟,王元东,张如养,王继东,王凤格,田红丽,王蕊.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4)
[2]植物关联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冯建英,温阳俊,张瑾,章元明.  作物学报. 2016(07)
[3]植物群体遗传进化研究方法探析[J]. 郎娜,刘之慧,宋艰难,董清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02)
[4]玉米耐盐基因ZmHKT1的序列变异分析[J]. 姜志磊,姜昱,刘艳芝,蒋超,金峰学,李毅丹.  玉米科学. 2015(05)
[5]基于关联分析的新陆早棉花品种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挖掘[J]. 聂新辉,尤春源,鲍健,李晓方,惠慧,刘洪亮,秦江鸿,林忠旭.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5)
[6]玉米ELM1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型和穗部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J]. 杨泽峰,张恩盈,徐暑晖,毛蓓丽,潘亮,陈庆,徐辰武.  科技导报. 2014(35)
[7]玉米耐旱相关基因dbf1的序列变异分析[J]. 杨泽峰,张恩盈,蒋莹,徐扬,潘亮,陈庆,徐辰武.  玉米科学. 2014(05)
[8]玉米花序建成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J]. 申晓蒙,刘磊,张祖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08)
[9]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谭贤杰,吴子恺,程伟东,王天宇,黎裕.  植物学报. 2011(01)
[10]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与骨干亲本的形成[J]. 黎裕,王天宇.  玉米科学. 2010(05)

博士论文
[1]玉米LEAFY、RTCS和dbf1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产量相关性状关联分析[D]. 张恩盈.扬州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玉米磷酸丙酮酸二激酶(PPDK)基因C4PPDKZm1启动子区的单倍型分析[D]. 张延昭.扬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56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356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