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茶树CsFD基因克隆及其与CsFT基因在成花转变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3 21:3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多年生常绿经济林木,目前对茶树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叶有效成分合成的机制,茶树花自交不亲和及花发育分子机制等方面。其中,茶树生殖生长期间特有的“花果同现”现象,会造成茶树花果和叶片的营养竞争,而成花又是茶树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第一步,因此,有必要阐明茶树成花转变分子调控机制,把握茶树开花时间,从而为提高茶叶或茶树花的产量和品质,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植物开花诱导过程中,开花时间基因FT(FLOWERING LOCUS T)和FD(FLOWERING LOCUS D)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接受及整合多条开花诱导途径的信号,并能将这种信号传递给与花分生组织形成、花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从而促进植物成花。为揭示成花转变过程中茶树CsFT和CsFD基因的作用,本研究以陕西省紫阳群体种中的代表种质“紫阳槠叶种”(Camellia sinesis cv.Ziyangzhong)为材料,通过RT-PCR结合RACE的方法从茶树早期花芽中克隆获得茶树CsFD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基因和茶树CsFT基因进行生...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花分生组织决定的调控机理
        1.1.1 开花诱导途径
        1.1.2 开花整合子SOC1和LFY基因的研究
        1.1.3 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AP1的研究
    1.2 FT-like基因和FD-like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 FT-like基因的研究进展
        1.2.2 FD-like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茶树成花转变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与载体
        2.1.3 主要试剂
    2.2 基因克隆
        2.2.1 引物设计
        2.2.2 提取总RNA
        2.2.3 RT-PCR
        2.2.4 3'RACE
        2.2.5 5'RACE
        2.2.6 回收目的片段和亚克隆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遗传转化拟南芥
        2.4.1 过表达载体构建
        2.4.2 转化农杆菌
        2.4.3 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
        2.4.4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2.5 酵母双杂交
        2.5.1 诱饵载体和捕获载体的构建
        2.5.2 转化酵母菌AH109感受态细胞
    2.6 实时定量PCR
        2.6.1 茶树CsFD和CsFT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2.6.2 拟南芥AtSOC1、AtAP1和AtLFY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茶树CsFD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3.1.1 总RNA的提取
        3.1.2 CsFD基因同源保守序列的克隆
        3.1.3 CsFD基因3'末端和5'端的克隆
        3.1.4 CsFD CDS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3.2 茶树CsFD和CsF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1 CsFD和CsFT蛋白结构分析
        3.2.2 CsFD和CsFT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分析
        3.2.3 CsFD和CsFT系统进化树分析
    3.3 茶树CsFD和CsFT遗传转化拟南芥
        3.3.1 转基因植株提前开花
        3.3.2 转基因植株的其他表型变化
    3.4 茶树CsFD和CsFT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的分子机制
        3.4.1 CsFD和CsFT在茶树早期花芽中高表达
        3.4.2 CsFD和CsFT蛋白互作
        3.4.3 CsFD和CsFT促进拟南芥AtSOC1和AtAP1的表达
第4章 讨论
    4.1 茶树CsF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4.2 茶树CsFD基因和CsFT基因的进化分析
    4.3 茶树CsFT和CsFD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
    4.4 茶树CsFT和CsFD在花芽中的表达特性
    4.5 茶树CsFT和CsFD蛋白的互作
    4.6 茶树CsFT和CsFD促进SOC1和AP1基因表达
第5章 绪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678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678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