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褐飞虱鞘磷脂合酶和鞘磷脂酶同源基因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0 19:03
  以神经酰胺、鞘磷脂为代表的鞘脂类物质不仅是真核生物膜的必要组分之一,它更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众多细胞进程的调控过程。鞘磷脂合酶与鞘磷脂酶是鞘脂类代谢中至关重要的两类酶,对于生物体内神经酰胺-鞘磷脂的稳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作为研究对象,克隆并鉴定了褐飞虱体内鞘磷脂合酶与鞘磷脂酶同源基因,并基于RNA干扰技术,对两种酶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褐飞虱体内克隆并鉴定了2个鞘磷脂合酶同源基因NlSMSL1和NlSMSL2,研究其时空表达特性,并验证其体内酶活功能。其中NlSMSL1长1434 bp,编码477个氨基酸,在褐飞虱成虫与生殖器官高表达;NlSMSL2长1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在褐飞虱成虫与马氏管高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NlSMSL1表达后,褐飞虱体内神经酰胺与鞘磷脂含量无显著变化;抑制NlSMSL2表达后,神经酰胺类物质总含量极显著上升,尤其对d18:0/18:1神经酰胺和d18:1/18:0神经酰胺影响最显著。2.通过显微注射双链RNA(dsRNA),在褐飞虱体内下调NlSMSL1和NlSMSL2的表达,发现Nl...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及其重要害虫褐飞虱的研究概述
    1.2 鞘脂类物质的功能作用
        1.2.1 神经酰胺
        1.2.2 鞘磷脂
    1.3 鞘磷脂合酶家族的研究概述
        1.3.1 鞘磷脂合酶家族的发现
        1.3.2 鞘磷脂合酶的结构与功能
        1.3.3 鞘磷脂合酶相关蛋白
    1.4 鞘磷脂酶的研究概述
        1.4.1 酸性鞘磷脂酶
        1.4.2 中性鞘磷脂酶
        1.4.3 碱性鞘磷脂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褐飞虱鞘磷脂合酶家族同源基因NlSMSL1和NlSMSL2 的发掘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与水稻
        2.1.2 试剂与仪器
        2.1.3 NlSMSL1和NlSMSL2 的克隆、分析与时空表达
        2.1.4 NlSMSL1和NlSMSL2 基因dsRNA的合成
        2.1.5 显微注射法与基因干扰效率检测
        2.1.6 褐飞虱体内神经酰胺与鞘磷脂含量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NlSMSL1和NlSMSL2 的克隆与鉴定
        2.2.2 NlSMSL1和NlSMSL2 的时空表达
        2.2.3 NlSMSL1和NlSMSL2的RNA干扰效率
        2.2.4 NlSMSL1和NlSMSL2 对褐飞虱神经酰胺与鞘磷脂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NlSMSL1和NlSMSL2 在褐飞虱生长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与水稻
        3.1.2 试剂与仪器
        3.1.3 各生物学测定实验方法
        3.1.4 qRT-PCR法对卵黄原蛋白相关基因的检测
        3.1.5 褐飞虱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3.1.6 Western Blot法对褐飞虱卵黄原蛋白的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NlSMSL1和NlSMSL2 对褐飞虱若虫、雌成虫存活率的影响
        3.2.2 NlSMSL1和NlSMSL2 对褐飞虱成虫体重的影响
        3.2.3 NlSMSL1和NlSMSL2 对褐飞虱雌虫体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3.2.4 NlSMSL1和NlSMSL2 对褐飞虱产卵量、孵化率的影响
        3.2.5 NlSMSL1和NlSMSL2 对褐飞虱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
        3.2.6 NlSMSL1 对褐飞虱体内卵数与卵黄原蛋白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褐飞虱鞘磷脂酶同源基因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褐飞虱鞘磷脂酶同源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4.2.2 NlSMase14 的时空表达
        4.2.3 NlSMase14的RNA干扰效率
        4.2.4 NlSMase14 对褐飞虱雌虫卵巢发育的影响
        4.2.5 NlSMase4 对褐飞虱雌虫卵巢转录组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文编号:3872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872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