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及分布
本文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及分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黄淮麦区254份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利用PPO16、PPO18和PPO29等3个PPO活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中PPO-2A和PPO-2 D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PPO-2A位点,等位变异PPO-A1a(高PPO活性)和PPO-A1b(低PPO活性)的比例分别为59.1%和40.9%;在PPO-2 D位点,等位变异PPO-D1a(低PPO活性)和PPO-D1b(高PPO活性)的比例分别为56.7%和43.3%。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PPO-A1a/PPO-D1a(中等PPO活性)、PPO-A1a/PPO-D1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a(最低PPO活性)和PPO-A1b/PPO-D1b(中等PPO活性)的分布频率依次为33.8%、24.8%、22.8%和18.6%。黄淮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中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类型的分布频率不同。低PPO活性组合PPO-A1b/PPO-D1a在河南地区小麦品种的分布频率最低,该地区小麦品质改良应加强对低PPO活性的选育。
【作者单位】: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安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 PPO基因 PPO活性 等位变异
【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3)2022] 淮安市应用研究与科技攻关(农业)项目(HAN2014001)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439) 淮安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2012-03)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面制食品是我国的传统主食,色泽一直是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一般的面制食品在加工或贮藏期间易发生颜色褐变,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1]。小麦籽粒或面粉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面条、馒头等面制品颜色的褐变密切相关[2-4]。Anderson等[5]研究发现面粉中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东;张雪婷;王世红;王东霞;赖勇;孟亚雄;王化俊;杨文雄;;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4期
2 魏添梅;昌小平;闵东红;景蕊莲;;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作物学报;2010年06期
3 李玮瑜;张斌;张嘉楠;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自然群体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优异等位变异[J];作物学报;2012年06期
4 王洋;陈兰;洪德林;;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年05期
5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作物学报;2011年11期
6 张军;赵团结;盖钧镒;;我国黄淮和南方主要大豆育成品种家族产量和品质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遗传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9年02期
7 邓彪;屈国胜;王茹;张晓科;孙道杰;杨松杰;;陕西省地方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分布[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3期
8 芦静;李建疆;梁晓东;吴新元;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周安定;曹俊梅;;新疆部分春小麦品种(系)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牛付安;陈兰;张红;袁勤;程灿;周继华;洪德林;;粳稻穗角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J];中国水稻科学;2013年04期
10 杨芳萍;何心尧;何中虎;尚勋武;杨文雄;夏先春;;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黎明;董普辉;袁国印;马飞;袁建国;;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丽;于亚雄;胡银星;程耿;;我国秋播麦区小麦Glu-1和Glu-3位点等位变异分析[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3 王文辉;邱丽娟;常汝镇;马凤鸣;谢华;林凡云;;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宗云;刘仙俊;张义正;凌宏清;;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大麦的遗传多样性[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海旺;我国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油脂性状的遗传变异、QTL定位和优异等位变异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俊;川麦42产量性状QTL定位及其等位变异对衍生后代的遗传贡献[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洋;适于直播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彩洁;中国大豆主产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性状演变规律研究及优异等位变异发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杨德光;小麦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6 张玲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异质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程;小麦粒重基因TaGW2等位变异的组成分析及育种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璐;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等位变异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芳军;三种抗旱相关基因在宁夏小麦中多态性及其分子标记有效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政;VRN1及Ppd-D1等位变异对小麦光合效率的效应及引进冬小麦种质的光合效率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杜登峰;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系灌浆特性、转录水平及蛋白组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付晓洁;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魏添梅;北方冬麦区抗旱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相关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艳华;利用关联分析发掘水稻萌发早期耐冷优异等位变异[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张晶;小麦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左爱辉;小麦籽粒颜色性状相关基因型鉴定及其优异基因挖掘[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及分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49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