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08 08:27

  本文关键词: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一氧化氮 采后 乙烯 番茄 乙烯受体基因


【摘要】:番茄是新疆地区红色产业的重要标志。番茄果实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番茄果实属于跃变型果实,果实的成熟度与乙烯密切相关,具有皮薄肉嫩,极不耐贮藏的特性。本实验以绿熟期和粉红期的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60μL/L NO熏蒸、500 mg/kg乙烯利浸泡及60μL/L NO+500 mg/kg乙烯利和500 mg/kg、乙烯利+60μL/L NO交替处理,在15℃(±0.5℃)条件下贮藏观察,研究NO和乙烯交替调控对番茄果实采后品质、软化相关酶活性以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抑制了绿熟期番茄果实腐烂指数上升、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由绿转红、色素含量变化、Vc和TSS含量的的下降。500 mg/kg乙烯利处理促进了果实腐烂率、硬度的下降、增加了乙烯释放量,其Vc含量变化较大,降低了果实的食用价值。粉红期番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均促进了果实腐烂率的上升、果实色素含量变化,加快了粉红期番茄果实由粉红转红的速率,但对果实TSS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500 mg/kg乙烯利加快了叶绿素的降解和番茄红素的积累、促进了果实Vc含量的下降和CO2释放量以及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但对粉红期果实硬度、TSS含量影响不大。(2)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延缓了绿熟期番茄果实细胞壁的降解。500 mg/kg乙烯利处理促进了软化相关酶的PL、Cx酶的活性。500 mg/kg乙烯利处理促进了粉红期番茄果实Cx、PL、β-Gal酶活性的上升,而对PG、β-Glu处理效果不显著。60μL/L NO、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对粉红期番茄果实软化相关酶没有抑制效果。(3)60μL/L NO、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抑制了绿熟期番茄果实LeETR1、LeETR3、LeETR4基因的表达,而500 mg/kg乙烯利处理则促进了果实LeETR1、LeETR3、LeETR4基因的表达。60μL/L NO处理、NO和乙烯利交替处理促进了粉红期番茄果实乙烯受体基因LeETR1、LeETR3、LeETR4的大量表达。500 mg/kg乙烯利处理也诱导了果实LeETR3、LeETR4基因的积累,但对LeETR1的表达影响不大。
【关键词】:一氧化氮 采后 乙烯 番茄 乙烯受体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6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7-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特性研究进展8
  • 1.2 乙烯调控果蔬成熟衰老的研究现状8-9
  • 1.3 一氧化氮对果蔬采后贮藏品质的研究现状9-11
  • 1.4 一氧化氮和乙烯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11
  • 1.5 果蔬采后软化相关酶的研究11-13
  • 1.6 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13-14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 1.8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第2章 一氧化氮和乙烯对番茄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15-31
  • 2.1 引言15
  • 2.2 材料与方法15-16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16-18
  • 2.4 结果与分析18-28
  • 2.5 讨论28-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一氧化氮和乙烯对番茄果实采后软化相关酶活的影响31-41
  • 3.1 引言31
  • 3.2 材料与方法31-32
  • 3.3 软化相关酶活性测定32-33
  • 3.4 结果与分析33-39
  • 3.5 讨论39-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一氧化氮和乙烯对番茄果实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41-53
  • 4.1 引言41
  • 4.2 材料与方法41-45
  • 4.3 结果与分析45-51
  • 4.4 讨论51-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全文结论53-55
  • 5.1 一氧化氮和乙烯对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53
  • 5.2 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果实软化相关酶活的影响53-54
  • 5.3 一氧化氮和乙烯对番茄果实采后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54-55
  • 参考文献55-61
  • 致谢61-62
  • 作者简历62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绍冲;彭福田;束怀瑞;孙旭东;;冬枣两个乙烯受体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园艺学报;2007年02期

2 曹宛虹,董亿,张劲松,陈受宜;水稻乙烯受体类似物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3年02期

3 韩继成;植物乙烯受体及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2期

4 张雪芹;彭克勤;库文珍;苏益;;烟草乙烯受体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年01期

5 王中凤;应铁进;张英;鲍碧丽;黄晓丹;;番茄乙烯受体基因反义表达对果实成熟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6年03期

6 潘玉欣;穆晓阳;;棉花乙烯受体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7 李红;许涛;齐明芳;吕双双;李天来;;钙素对乙烯诱导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乙烯受体LeETRs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韩继成,冯志红,方宣钧;莲雾乙烯受体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及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3年S1期

9 冯斗,张春发,张颖;香蕉乙烯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4年01期

10 魏绍冲;姜远茂;;冬枣果实中1个ETR2类乙烯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J];林业科学;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宛虹;张劲松;陈受宜;;植物乙烯受体参与逆境胁迫反应(摘要)[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志强;王三红;徐长宝;蔡斌华;章镇;;两个砂梨乙烯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马强;徐步前;余小林;曾海艇;;1-MCP的保鲜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鲍碧丽;应铁进;;乙烯抑制剂对番茄乙烯受体基因反义表达株系的器官衰老脱落特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茜;谢芳;文U_光;;拟南芥乙烯受体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鲍碧丽;番茄乙烯受体调控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朱海生;草莓乙烯受体反义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杨虎清;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2在番茄乙烯受体系统中的生理学功能定位[D];浙江大学;2003年

4 郑铁松;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2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王中凤;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1与LeETR2的功能特性及其组织、器官特异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冯斗;香蕉乙烯受体cDNA的克隆与特异性表达及RNAi技术应用于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的方法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7 谢芳;拟南芥乙烯受体信号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溪;水稻乙烯受体OsETR4在低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艳娇;一氧化氮和乙烯利对番茄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佳;水稻乙烯受体与OsTPR1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巩燕;烟草中乙烯受体NTHK2全长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5 梅花;水稻乙烯受体OsERS1与OsERS2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汪丽;草莓乙烯受体Etr1基因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陈宇杰;甜瓜乙烯受体基因Cm-ETR1全长cDNA的克隆、突变体构建及转化[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向庆宁;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2反义转化番茄纯合体的鉴定及其表型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刘思思;草莓乙烯受体FaErs1基因克隆及RNAi植物表达载体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陈静;百合乙烯信号转导系统相关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3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33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