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半野生小麦农艺性状QTL及颖壳绒毛基因(Hg)定位
本文关键词:西藏半野生小麦农艺性状QTL及颖壳绒毛基因(Hg)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西藏半野生小麦 农艺性状 SSR DArT Hg基因
【摘要】: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 tibetanum Shao)是-种只分布于西藏的原始六倍体小麦资源,具有耐土地贫瘠和种子强休眠性等特性,在小麦育种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为了充分挖掘西藏半野生小麦在小麦育种方面的潜力,本研究利用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普通小麦郑麦9023所构建的含1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该群体的F9-F12被用于QTL检测,两套分子标记(SSR和DArT)被用于构建遗传图谱。此外,该群体还被用于定位颖壳绒毛基因。为了增加标记密度,本研究开发了5个SSR标记,并且用Q1028和栽培品系99E1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8代验证新标记定位Hg基因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Q1028×郑麦9023构建的RIL群体,对抽穗期、开花期、株高、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密度、穗粒重和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进行全基因组QTL扫描,总共检测到45个相关性状QTL,分布于1A(2),2A(1),2B(5), 2D(10),3A(2),3D (3),4A(1),5A(8),5B(4),6A(1),6B (3)以及7A(5)这12条染色体上,分别能解释4.69-11.36%的变异率。一半以上的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Q1028,25个QTL至少在两年中被检测到,15个稳定的QTL在三年中均被检测到。2.本研究在1A、2B、2D、3D、5A、5B和7A等7条染色体发现了11个QTL富集区,每个QTL富集区涵盖了2至5个不等的性状,涉及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小穗数、穗密度、穗粒重和千粒重等8个农艺性状。3.本研究为了将Hg基因进行更为精确的定位,saufc2, saufc9, saufc17, saufc25和saufc90等5个新开发的SSR标记被用于1A染色体短臂加密,并将Hg基因定位在Xsaufc2-wPt-734000所构成的3.3 cM区间内,其中Xsaufc2与Hg仅1.6 cM,为了验证这5个标记的有效性,Q1028×99E18得到的RIL群体用于验Hg,结果表明这些标记能构建定位Hg的遗传图谱,并且将该基因定位在Xsaufcl7-Xsaufc90的区间内。
【关键词】:西藏半野生小麦 农艺性状 SSR DArT Hg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文献综述9-16
- 1.1 西藏半野生小麦研究状况9
- 1.2 农艺性状研究9-14
- 1.2.1 抽穗期和开花期10
- 1.2.2 株高10-11
- 1.2.3 分蘖数11-12
- 1.2.4 穗部性状12-13
- 1.2.5 千粒重13-14
- 1.3 颖壳绒毛研究14
- 1.4 SSR分子标记14-15
- 1.5 DArT分子标记15-16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16-22
- 2.1 实验材料16-17
- 2.1.1 作图群体16
- 2.1.2 主要仪器、试剂16
- 2.1.3 相关软件16-17
- 2.1.4 SSR引物及DArT标记17
- 2.2 实验方法17-22
- 2.2.1 农艺性状考察17-18
- 2.2.2 基因组DNA提取18-19
- 2.2.3 PCR扩增19-20
- 2.2.4 扩增产物检测20-21
- 2.2.6 带型记录21
- 2.2.7 连锁图谱构建21
- 2.2.8 QTL位点检测21-22
- 3 结果与分析22-33
- 3.1 农艺性状表型数据22
- 3.2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检测22-28
- 3.3 QTL富集区28-31
- 3.4 Hg基因相关SSR引物设计及定位31-33
- 4 讨论33-38
- 4.1 农艺性状QTL共定位33-35
- 4.2 QTL富集区的分析35-36
- 4.3 颖壳绒毛性状及Hg基因分析36-38
- 参考文献38-50
- 致谢50-51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明净;卢伟红;包岩;谭忠亮;于海燕;吕燕杰;建德锋;刘希财;;Hg~(2+)对草莓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2 武永军;曹让;应旭霞;梁宗锁;;Hg胁迫对两种基因型小麦生长及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新,周启星;土壤Hg污染及修复技术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年03期
4 姜宏波;王桂兴;刘海金;包杰;韩英;宋宏;;Hg~(2+)对克隆牙鲆和普通牙鲆的急性毒性[J];渔业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5 沈盎绿,姚维志,罗红波;Hg~(2+)对细叶蜈蚣草的毒害效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艳娇;谭红;杨鸿波;舒海霞;聂积;王天;何锦林;;NaCl对Hg在土壤中吸附规律及动力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7 马剑敏,李今,张改娜,杨柯金,王琳,吴振斌;Hg~(2+)与POD复合处理对小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4年05期
8 王小平;华春;李朝晖;贲爱玲;周泉澄;;Hg~(2+)、Cr~(3+)共同胁迫对苦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9 王琳;王林嵩;王丽;段璋玲;王大巾;;外源过氧化物酶对Hg~(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POD,CAT,SOD同工酶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林杰藩;赖启宏;方敬文;马生明;;珠江三角洲土壤Hg污染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J];生态环境;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玖斌;Holger Hintelmann;冯新斌;王柱红;蔡虹明;Brian Dimock;;地表水环境奇数和偶数Hg同位素非质量分馏[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聂勇;郭贤坤;张燕;涂忠骏;;包皮环切加黄芪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HG)临床疗效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彭振宇;陈忠大;;杭州市土壤中Hg污染及其生态效应[A];城市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傅绪成;吴菊;聂丽;;表面多孔硅基质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对水体中Hg(Ⅱ)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刘红樱;陈德友;周雪梅;冯小铭;郭坤一;;成都地区土壤Hg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马新芳;温自成;刘志勇;;甜菜干粕果胶对Hg(Ⅱ)的吸附性能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汪垣;李,
本文编号:538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3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