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GhKAR和GhENR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初探
本文关键词:棉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GhKAR和GhENR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初探
【摘要】:酮脂酰ACP还原酶(β-ketoacyl-(ACP)reductase,KAR)和烯脂酰ACP还原酶(β-enoyl-(ACP)reductase,ENR)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2个关键的还原酶,主要负责脂肪酸碳链的延伸。为明确棉花同源基因的功能,克隆了陆地棉Gh KAR和Gh ENR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筛选出阳性单拷贝植株,分析其后代株系中目的基因对油分含量以及抗寒性的影响。通过对转基因T4株系含油量的测定,发现转基因株系种子的含油量比野生型对照提高10.2%~14.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转基因株系种子的脂肪酸成分,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型对照增加4.04%~6.02%。测定4℃低温胁迫下各个转基因株系不同时间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积累明显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在不同胁迫时间与对照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过表达的转基因株系的抗寒性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与基因组研究实验室;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西北内陆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陆地棉 脂肪酸合成 含油量 抗寒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棉花脂肪酸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及功能分析(3136034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8005002-004) 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引导计划(YYD2010-5)
【分类号】:S562
【正文快照】: 棉籽仁含油(脂肪酸)量(质量分数,下同)达25%~40%[1]。棉籽油除可用作生活食用油、化学工业原料外[2-3],还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4]。此外,脂肪酸不仅能为植物储存能量、为种子萌发提供所需的能量,而且也是某些信号分子的前体,在损伤防御和耐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5],如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占林;利用脂肪自动测定仪测定油菜子含油量[J];青海科技;2004年04期
2 ;双低、超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3 ;我科学家培育出含油量达60%的油菜子[J];江西饲料;2009年03期
4 方敏;丁小霞;李培武;张兆威;陈小媚;姜俊;张文;甘冬生;;索氏抽提测定含油量的方法改良及其应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年02期
5 谷克仁;于小宝;;玉米含油量及脂肪酸的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12年04期
6 蔡龙祥,许雄安,黄水山;提取砂仁叶油的研究 Ⅱ、影响砂仁叶含油量的因素探讨[J];亚热带植物通讯;1983年02期
7 沈惠聪,江宇,季吟秋,周伟军;油菜籽含油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及预报模式[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8 王通强;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及杂种优势[J];贵州农业科学;1992年06期
9 马尧,包玉青,于漱琦;苏子含油量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1999年06期
10 李建科;张伟玉;杨静慧;刘艳军;严俊;张雷;;几种野生菊科植物含油量和抗旱性初探[J];南方农业;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立希;;菜油产量=菜籽产量x含油量:相关构成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汉中;刘贵华;华玮;王新发;刘静;詹高淼;;油菜含油量母体调控的分子基础与遗传改良[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陈玉峰;李云昌;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胡琼;;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刘仁东;;玉米(Zea mays L.)籽粒含油量与籽粒营养品质及产量关系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5 刘静;华玮;孙美玉;黄顺谋;王汉中;;油菜含油量QTL的定位及候选基因HD的功能验证[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王树源;陈健美;戚维聪;田琳琳;管荣展;;双低油菜品系含油量与ACL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宁德鲁;耿树香;尹晓兵;;八角优株果实含油量及其茴油化学组成分析[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蒋立希;;油菜含油量QTL的分子克隆以及温度与基因型互作的分子本质[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代柳亭;梁颍;;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子油脂分布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宦建新 通讯员 李幼飞;我国利用基因技术提高油菜籽含油量[N];科技日报;2002年
2 记者 李新龙邋通讯员 张夏讯;双低油菜含油量创新高[N];湖北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张夏讯 记者 梁均贵;我省油菜新品种含油量逾45%[N];湖北日报;2004年
4 马书平;含油量最高的大豆研制成功[N];农资导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沙莎;“油菜之父”李殿荣 再攀世界含油量之巅[N];陕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邵文杰;我国培育出高含油量油菜籽[N];光明日报;2002年
7 黄文;我油菜含油量研究和育种水平世界领先[N];工人日报;2014年
8 付泽椋;冬油菜新品系含油量创新高[N];湖北科技报;2007年
9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余波;油菜新品系含油量刷新世界纪录[N];湖北日报;2013年
10 张乐;“浙油50”油菜新品含油量创纪录[N];农资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新发;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郭世星;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等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孙美玉;甘蓝型油菜含油量QTLs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程小毛;甘蓝型油菜GSS-SSR标记开发及含油量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柴国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及突变位点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文霞;生理生化指标及气象因子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孟凡奇;棉子含油量多世代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谭太龙;栽培因子对油菜含油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赵文霞;陆地棉棉仁含油量的关联与连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洁;油菜含油量精确测定方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梓谕;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与含油量连锁标记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蒋俊;雅安黄油菜籽粒颜色及含油量遗传变异与群体改良初步效果[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杨燕宇;油菜脂肪酸、硫苷、含油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代柳亭;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子油脂分布、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化学调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万成燕;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9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6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