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苹果树腐烂病菌三个果胶酶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5:20

  本文关键词:苹果树腐烂病菌三个果胶酶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苹果树腐烂病菌 果胶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裂解酶 致病力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是由子囊菌门黑腐皮壳属真菌Valsa mali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枝干皮层腐烂病害,在我国发病普遍,严重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病菌的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给腐烂病的预防和治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探明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致病机理,可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苹果树腐烂病菌转录组结果分析表明有三个果胶酶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倍数最高,分别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基因Vmpg7、Vmpg8和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PL)基因Vmpl4,明确这三个果胶酶基因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可进一步探究V.mali的致病机理。利用qRT-PCR检测这三个果胶酶基因在病菌侵染定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基因敲除后同家族内其它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Double-joint PCR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并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进行基因单敲除及双敲除,经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验证确定基因敲除突变体,通过gap-repair技术对基因进行回复。将各突变体接种到PDA培养基上观察突变体的营养生长;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检测各突变体胞外果胶酶活力;离体接种富士苹果叶片及枝条检测基因对致病力的影响;接种到果胶培养基上,观察对果胶的利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与野生型菌株03-8菌丝相比,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Vmpg7、Vmpg8和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在病菌侵染定殖过程中分别上调表达27.73倍、8.19倍、10.20倍。2、通过原生质体转化及验证,分别获得Vmpg7、Vmpg8和Vmpl4单敲除突变体各3个、1个、1个,Vmpg7/Vmpg8双敲除突变体3个,并通过gap-repair技术获得Vmpg7、Vmpg8基因回复突变体各1个。3、观察各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及大小,发现Vmpg7、Vmpg8和Vmpl4不影响病菌的营养生长;与03-8相比,Vmpg8单敲除及Vmpg7/Vmpg8双敲除突变体胞外果胶酶活力显著降低,分别降低44.40%和33.55%,Vmpg7、Vmpl4敲除突变体果胶酶活力与03-8差异不显著;致病力结果表明,△Vmpg7-249、△Vmpl4-50和△Vmpg7/Vmpg8-119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与03-8相比均显著降低,△Vmpg7-249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分别降低16.97%和8.70%,△Vmpl4-50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分别降低16.82%和18.59%,△Vmpg7/Vmpg8-119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分别降低13.12%和14.27%,△Vmpg8-82在叶片上致病力降低9.26%,而在枝条上与03-8差异不显著。Vmpg7、Vmpg8、Vmpl4和Vmpg7/Vmpg8敲除突变体在果胶培养基上的生长3 d的菌落大小均小于03-8,分别减小9.58%、14.01%、8.79%和10.42%。Vmpg7和Vmpg8的基因回复突变体致病力、胞外果胶酶活力及在果胶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均回复到03-8水平。4、Vmpg7/Vmpg8双敲除后PG家族内有3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Vmpl4敲除后PL家族内有4个基因上调表达明显。综上所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Vmpg7、Vmpg8和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通过降解果胶参与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的致病过程,目的基因敲除引起了同家族内其它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家族内其它基因可能在病菌致病过程中与其协同作用。
【关键词】:苹果树腐烂病菌 果胶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裂解酶 致病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6.611.1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0
  • 1.1 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概况13-15
  • 1.1.1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及危害13
  • 1.1.2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13-14
  • 1.1.3 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14
  • 1.1.4 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致病机理14
  • 1.1.5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14-15
  • 1.2 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研究15-16
  • 1.2.1 细胞壁降解酶的分类15
  • 1.2.2 细胞壁降解酶在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15-16
  • 1.3 果胶酶研究现状16-17
  • 1.3.1 果胶酶分类16
  • 1.3.2 果胶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16-17
  • 1.4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研究现状17-18
  • 1.4.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作用方式17
  • 1.4.2 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序列特征17
  • 1.4.3 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表达调控17-18
  • 1.4.4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在真菌中的研究18
  • 1.5 果胶裂解酶研究现状18-19
  • 1.5.1 果胶裂解酶作用方式18
  • 1.5.2 果胶裂解酶的理化性质18
  • 1.5.3 果胶裂解酶基因在细菌中的研究18-19
  • 1.5.4 果胶裂解酶基因在真菌中的研究19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第二章 基因在菌丝和互作过程中差异表达分析20-24
  •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20
  • 2.1.1 材料20
  • 2.1.2 仪器20
  • 2.1.3 试剂20
  • 2.2 试验方法20-22
  • 2.2.1 接种取样20
  • 2.2.2 总RNA提取20-21
  • 2.2.3 cDNA第一链合成21
  • 2.2.4 q RT-PCR验证基因表达量21-22
  • 2.3 结果与分析22
  • 2.4 结论与讨论22-24
  • 第三章 基因敲除与回复24-40
  •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24-25
  • 3.1.1 材料24
  • 3.1.2 仪器24
  • 3.1.3 试剂24-25
  • 3.2 试验方法25-36
  • 3.2.1 基因单敲除载体构建25-29
  • 3.2.2 原生质体制备与转化29
  • 3.2.3 潮霉素初筛29-30
  • 3.2.4 转化子DNA快速提取30
  • 3.2.5 转化子PCR检测30-31
  • 3.2.6 阳性转化子Southern blot验证31-32
  • 3.2.7 Vmpg7/Vmpg8基因双敲除32-33
  • 3.2.8 基因敲除回复33-36
  • 3.3 结果与分析36-38
  • 3.3.1 基因单敲除片段扩增及载体构建36
  • 3.3.2 基因单敲除突变体检测36-37
  • 3.3.3 Vmpg7/Vmpg8双敲除突变体检测37-38
  • 3.3.4 Vmpg7、Vmpg8回复突变体检测38
  • 3.4 结论与讨论38-40
  • 第四章 突变体表型分析40-47
  •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40
  • 4.1.1 材料40
  • 4.1.2 仪器40
  • 4.1.3 试剂40
  • 4.2 试验方法40-41
  • 4.2.1 营养生长分析40
  • 4.2.2 果胶酶活性测定40-41
  • 4.2.3 致病力检测41
  • 4.2.4 对果胶的利用41
  • 4.2.5 数据分析41
  • 4.3 结果与分析41-45
  • 4.3.1 营养生长分析41-42
  • 4.3.2 胞外果胶酶活力检测42-43
  • 4.3.3 致病力检测43-44
  • 4.3.4 对果胶的利用44-45
  • 4.4 结论与讨论45-47
  • 第五章 家族内基因表达水平分析47-50
  •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47
  • 5.1.1 材料47
  • 5.1.2 仪器47
  • 5.1.3 试剂47
  • 5.2 试验方法47-48
  • 5.2.1 接种取样47
  • 5.2.2 RNA提取及c DNA合成47
  • 5.2.3 q RT-PCR验证家族内其它基因的表达水平47-48
  • 5.3 结果与分析48-49
  • 5.4 结论与讨论49-50
  • 第六章 全文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7
  • 附录57-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新法[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7期

2 孙家庆;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新药灭腐1号[J];北京农业;2000年05期

3 刘明余;;关于改革苹果树腐烂病传统防治技术的几点看法[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年08期

4 吕军;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2001年01期

5 日科;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新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1期

6 邱树强;介绍几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新药[J];山西果树;2001年03期

7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新法[J];山西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8 谢成利,张卫红,王善敬;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J];河北果树;2002年01期

9 刘启发,何淑华;苹果树腐烂病的土法防治[J];河北果树;2002年05期

10 李卫东,田永竹;平山县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臧睿;黄丽丽;谢芳琴;高小宁;;陕西省关中地区苹果树腐烂病调查初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有法;陈守科;李磊;;苹果树腐烂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姜玉娟;曹克强;;苹果树腐烂病防治的研究进展[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4 刘如香;曹克强;;不同环境条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存活的影响[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5 翟慧者;王树桐;曹克强;;10种化学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室内药效评价[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6 韦洁玲;黄丽丽;郜佐鹏;柯希望;康振生;;苹果树腐烂病菌不同分离株致病性差异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晓林;李保华;李桂舫;王彩霞;;细胞壁降解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海艳;李保华;李桂舫;董向丽;王彩霞;;农杆菌介导的苹果树腐烂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曲;胡同乐;曹克强;;生长季苹果树腐烂病病斑扩展、病菌孢子形成和释放规律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10 ;苹果树腐烂病疤的桥接技术与桃小食心虫的测报及防治经验[A];河北省果树学会197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197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盐醋碱可防苹果树腐烂病[N];吉林农村报;2007年

2 泊头市泊镇林果站 郑秀影 杨艳萍;早春抓紧防治苹果树腐烂病[N];河北科技报;2013年

3 王子莼;早春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N];陕西科技报;2013年

4 王晴;苹果树腐烂病的夏季防治[N];陕西科技报;2013年

5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曹克强;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的新认识[N];河北科技报;2014年

6 张安辉;巧治苹果树腐烂病[N];河南科技报;2001年

7 傅生;用盐、醋、碱防治苹果树腐烂病[N];河南科技报;2003年

8 李小东;防止苹果树腐烂病复发[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9 孙常君 井生;秋季如何防治苹果树腐烂病[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郭红艳 王韦骁;赶快防治苹果树腐烂病[N];宝鸡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臻;两株生防菌株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旭丽;中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种类:rDNA-ITS序列和表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臧睿;中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种群组成、分子检测及其ISSR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柯希望;黑腐皮壳侵染苹果的组织细胞学及转录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钰娇;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种类分析及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胡清玉;木美土里®生物菌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爱娟;三种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卫雄;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种类、遗传多样性及生防细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牛焕杰;枯草芽孢杆菌E1R-j抗苹果树腐烂病菌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范东颖;杨凌糖丝菌Hhs.015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赵玲云;生防菌Hhs.015对苹果树腐烂病斑处细菌区系的影响及F-2的多相分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马宏彪;氮钾元素含量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郜天磊;木焦油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抑菌机理和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许春景;苹果树腐烂病菌三个果胶酶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99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99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