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杂色鲍两种perluci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2 17:05

  本文关键词:杂色鲍两种perluci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perlucin凝集素 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 实时定量PCR


【摘要】: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杂色鲍两个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成员perlucin1和perlucin4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使用Real time PCR分析这些基因在杂色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杂色鲍perlucin1 c DNA序列全长为668 bp,165个氨基酸,经分析该基因含有2个二硫键、2个糖基化位点和13个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分子量约为18.8 k D,等电点约为4.57;perlucin4 c DNA序列全长为587 bp,156个氨基酸,含有2个二硫键、1个糖基化位点和7个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分子量约为17.8 k D,等电点约为4.43;鳃、肝胰腺、血淋巴、上足、外套膜、黏液腺、肾脏7个组织中,perlucin1基因和perlucin4基因只有在肝胰腺中表达,在其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结果表明,perlucin基因参与了杂色鲍天然免疫防御机制,在免疫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perlucin凝集素 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 实时定量PCR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6105,4117615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01142)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
【分类号】:S917.4
【正文快照】: 现在普遍认为无脊椎动物的免疫防御体系更多的依赖于天然免疫反应,该反应包括依靠吞噬作用的细胞免疫和以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综合作用而完成的体液免疫。由于缺乏获得性免疫系统,它们主要依靠天然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病原的入侵,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1]。当无脊椎动物遭受病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晨光;;日本利用岩礁增殖杂色鲍[J];国外水产;1989年01期

2 王江勇;陈毕生;郭志勋;冯娟;刘广锋;徐力文;;南方杂色鲍养殖过程中克服“恐冬症”的尝试[J];水产科技;2002年04期

3 黄勃;杂色鲍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渔业现代化;2003年05期

4 王艺磊,张子平,戴军,邹志华,王淑红;副溶血弧菌感染12h和24h杂色鲍肝脏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J];中国水产科学;2004年03期

5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胡朝莹;;杂色鲍对底泥悬浮物胁迫的生理响应[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石存斌;潘厚军;乌兰;杨小静;;杂色鲍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鉴别[J];海洋水产研究;2007年06期

7 王德祥;游伟伟;林纯;骆轩;柯才焕;;杂色鲍繁殖亲本体型小型化原因初探[J];台湾海峡;2009年02期

8 柯才焕;游伟伟;;杂色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游伟伟;林焕阳;骆轩;王德祥;林壮炳;柯才焕;;温度对杂色鲍不同群体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J];台湾海峡;2011年04期

10 黄贻涛;蔡秀红;张子平;王国栋;邹志华;王淑红;王艺磊;;杂色鲍紫色酸性磷酸酯酶基因克隆及应激下的表达[J];中国水产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伟伟;柯才焕;;杂色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游伟伟;王波;骆轩;柯才焕;;“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能力比较[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李进寿;柯才焕;;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免疫活性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邱丽华;张汉华;吴进锋;余勉余;;杂色鲍稚鲍的酒精麻醉剥离试验[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黄贻涛;张子平;王国栋;邹志华;王淑红;王艺磊;;杂色鲍热休克因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和表达[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李太武;李晔;苏秀榕;陈财利;方超;;杂色鲍抗菌肽的分离提取及基因克隆[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王波;游伟伟;王项愿;柯才焕;;不同饵料对杂色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王国栋;张子平;王宝珍;张丽莉;王淑红;邹志华;王艺磊;;杂色鲍皮肤桥蛋白克隆及其病原感染后的响应表达[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建波;王国栋;张龙辉;王艺磊;;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韩焘;姜敬哲;王江勇;;杂色鲍血淋巴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袁园;厦大培育出杂色鲍获国家新品种证书[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供稿;日本加强对中国香港产杂色鲍 及其加工品的监控检查[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3 钟水;冷水性病毒危害杂色鲍[N];中国渔业报;2013年

4 常生林;深圳力推鲍病害防治最新成果[N];中国海洋报;2002年

5 实习记者 胡俊丽;工厂化健康养殖领先国际[N];中国海洋报;2001年

6 ;《关于批准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周秋洋;中山大学科技成果造福一方[N];广东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朝霞;杂色鲍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任洪林;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响应细菌攻毒血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胡海岩;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三种髓系血液细胞系转录组研究及杂色鲍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和多态性验证[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维;维甲酸X受体在杂色鲍性畸变中的作用[D];集美大学;2013年

2 王宝珍;杂色鲍若干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D];集美大学;2009年

3 徐丹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异物代谢酶对苯并[a]芘暴露和细菌感染的应答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赵旺;杂色鲍育苗生态系统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变化规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许新;杂色鲍微卫星DNA标记筛选和广东沿海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6 葛辉;杂色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分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集美大学;2011年

7 任鹏;杂色鲍和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D];集美大学;2008年

8 张克烽;杂色鲍sod、cat和mpeg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集美大学;2007年

9 李娜;IGFBP7在鲍幼虫附着变态和成体免疫过程的作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2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62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