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黑尾叶蝉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cDNA的克

发布时间:2017-08-31 14:10

  本文关键词:黑尾叶蝉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黑尾叶蝉 卵黄原蛋白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摘要】:【目的】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R)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通过介导内吞作用为发育中的卵母细胞摄取卵黄原蛋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在昆虫生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研究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VgR(NcVgR)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并解析了NcVgR基因的序列,并对其时空表达进行了研究。【方法】根据黑尾叶蝉转录组数据信息,利用RT-PCR克隆了NcVgR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成虫不同组织NcVgR的表达水平。【结果】NcVgR c DNA序列全长6 676 bp,开放阅读框长度5 568 bp,编码1 855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06 k D,N端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分析显示,NcVgR具有低密度脂蛋白家族的5个经典保守域,即:配体结合域(ligand-binding domain,LBD)、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EGF-precursor homology domain,EGFP)、O-糖链结构域(O-linked sugar domain,OLSD)、跨膜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和胞质尾域(cytoplasmic domain)。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cVgR与褐飞虱N.lugens VgR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cVgR转录起始时间为5龄若虫,羽化后转录水平逐渐上升,至羽化后8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有意思的是,随着黑尾叶蝉产卵,NcVgR转录水平再次上升,至羽化后16 d达到最高水平。组织定位结果显示,NcVgR在黑尾叶蝉雌成虫卵巢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雌成虫脂肪体和肠道中微量表达,在雌成虫脑及雄成虫中均未检测到表达。【结论】NcVgR在黑尾叶蝉雌成虫卵巢中特异性表达,并且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达量,这为研究黑尾叶蝉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了分子信息。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黑尾叶蝉 卵黄原蛋白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4CB138404)
【分类号】:Q966
【正文快照】: using RT-PCR according to previous transcriptomic data of N.cincticeps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昆虫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R)在雌成虫成熟卵巢中表达,锚定在生殖细胞膜表面,在卵子发生过程中,通过介导内吞作用将脂肪体合成、分泌到血淋巴中的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华;陈维烈;郭朗蕉;;黑尾叶蝉天敌——趋稻头蝇钓初步调查[J];昆虫天敌;1979年01期

2 葛钟麟;四种黑尾叶蝉的鉴别[J];昆虫知识;1981年05期

3 ;“6711”防治二化螟、黑尾叶蝉[J];科技简报;1971年47期

4 ;黑尾叶蝉卵寄生蜂与施药关系的初步考察[J];科技简报;1972年17期

5 ;黑尾叶蝉天敌初步调查[J];科技简报;1973年15期

6 陈巧云,姜家良,林浩,邹柏祥,唐振华;黑尾叶蝉对有机磷的抗性及增效机制的研究[J];昆虫学报;1978年04期

7 彭忠魁;杂交水稻对黑尾叶蝉抗性的研究[J];昆虫知识;1982年06期

8 彭定国;;在学术上和应用上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 “利用白僵菌防治水稻黑尾叶蝉”研究成功[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4年02期

9 彭忠魁;;水稻品种余赤231—8对黑尾叶蝉抗性的初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2期

10 梁铁;;新疆首次发现同翅目的两种新天敌——黑尾叶蝉头蝇和飞虱螯蜂[J];八一农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林;戴仁怀;蒋晓红;;水稻病毒病及其传毒介体黑尾叶蝉的比较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志光;黄学雅;;白僵菌对黑尾叶蝉和褐稻虱产卵的影响[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丹;生育期偏迟的稻田黑尾叶蝉发生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2 吴绍钟;水稻普矮病防治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吉祥;黑尾叶蝉转录组分析以及精氨酸激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梁莉;水稻、黑尾叶蝉与水稻矮缩病毒三者间关系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伟;转cry2A和cry1C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黑尾叶蝉生态适合度影响的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4 韩乃顺;Bt水稻-RDV-黑尾叶蝉三者关系的初探[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6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66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