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小麦—黑麦杂种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Glu-R1变异的细胞及分子鉴定

发布时间:2017-09-03 18:38

  本文关键词:小麦—黑麦杂种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Glu-R1变异的细胞及分子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小麦 黑麦 远缘杂交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摘要】:远缘杂交是物种形成与演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作物改良的重要手段。黑麦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许多优良基因。通过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不仅能将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同时也能创造新的遗传变异,许多变异可能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对涉及的变异进行研究对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是麦类种子胚乳中重要的贮藏蛋白之一,其组成和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麦的加工和烘烤品质,是小麦的重要品质农艺性状。本研究对普通小麦Shinchunaga (Triticum aestivum L. cv. Shinchunaga,2n=42, AABBDD)和秦岭黑麦(Secale cereale L. cv. Qinling,2n=14, RR)杂种中HMW-GS变异材料进行SDS-PAGE分析、细胞学鉴定、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SDS-PAGE对杂种进行鉴定,发现Fl杂种100的HMW-GS组成为野生型。在其自交获得的F5种子,我们分离出了两种不同的HMW-GS组成类型:一种仍为野生型,另一种为消失了一条黑麦HMW-GS条带的突变型,并且都稳定遗传到F6、F7代。2.分别对F6代材料100-5(野生型)和100-8(突变型)自交结实所得的F7代材料进行根尖染色体组成鉴定。其中100-5-1(F7)染色体数目为42条,包括14条完整的R组染色体,11条A组染色体(缺失1对1A和1条7A),14条B组染色体(包括1对4BL.6BS/6BL.4BS相互易位染色体)以及3条D组染色体(1对1D和1条7D)。100-8的后代分为两种类型:100-8-1(F7)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包括14条完整的R组染色体,12条A组染色体(缺失1对1A),14条完整的B组染色体以及2条D组染色体(1对1D);100-8-2(F7)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14条完整的R组染色体,11条A组染色体(缺失1对1A和1条7A),13条B组(缺失1条4B)以及2条D组染色体(1对1D)。细胞学鉴定表明,它们为次级六倍体小黑麦。3.分别用Glu-Rx和Glu-Ry特异引物扩增和克隆100(F1)、100-5(F6)和100-8(F6)的Glu-Rx和Glu-Ry编码区序列。100、100-5和100-8都能扩增出一条序列完全一致且长为2304bp的Glu-Rx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和小麦代换系材料7841的Glu-Rx (GenBank number:AF216868)相似性达到99.91%,只在777bp和1130bp处有两个碱基差异。而Glu-Ry只在材料100和100-5中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这暗示100-8中消失的HMW-GS条带可能是Ry亚基。将100和100-5得到的Glu-Ry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两者序列完全一致,全长2286bp。序列比对发现其与秦岭黑麦的Glu-Ry (GenBank number:GU373814)相似性达到96.96%。它们之间有34处单碱基差异,在序列1339bp-1356bp位置上有18bp的碱基插入,在序列2013bp-2030bp位置上有18bp的碱基缺失。所得的Glu-Rx及Glu-Ry都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表明它们是可以表达的HMW-GS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具有典型的HMW-GS特征。根据序列推导的Rx和Ry亚基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81387.8Da和81794.2Da,表明Ry亚基的蛋白质分子量略大于Rx亚基的蛋白质分子量,推测Ry亚基在SDS-PAGE系统中的电泳迁移率可能慢于Rx亚基。4.对材料100-5中克隆得到的Glu-Rx和Glu-Ry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的Ry亚基在SDS-PAGE中的电泳迁移率确实慢于Rx亚基,进一步证明100-8消失的条带是Ry亚基。
【关键词】:小麦 黑麦 远缘杂交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文献综述11-17
  • 1.1 小麦远缘杂交与其遗传变异11-12
  • 1.2 小麦的育种改良与黑麦12-13
  • 1.3 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研究进展13-15
  • 1.4 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分离方法15
  • 1.5 小麦-黑麦杂种后代表型变异与HMW-GS的研究15-16
  • 1.6 立题依据16-17
  • 2. 材料与方法17-20
  • 2.1 实验材料17
  • 2.2 实验方法17-20
  • 2.2.1 SDS-PAGE电泳分析17
  • 2.2.2 细胞学观察17-18
  • 2.2.3 DNA提取及HMW-GS基因的克隆18
  • 2.2.4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18
  • 2.2.5 氨基酸序列分析18
  • 2.2.6 原核表达18-20
  • 3. 结果分析20-27
  • 3.1 材料构建及SDS-PAGE鉴定20-21
  • 3.2 细胞学鉴定21-22
  • 3.3 Glu-R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22-24
  • 3.4 Glu-R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及一级结构分析24-25
  • 3.5 Glu-R1基因的原核表达25-27
  • 4. 讨论27-30
  • 4.1 小黑麦的形成与染色体变异27
  • 4.2 Ry亚基消失可能与远缘杂交导致的序列删除有关27-28
  • 4.3 Glu-R1编码蛋白在SDS-PAGE系统中的异常迁移率28-29
  • 4.4 品质评价中单个HMW-GS差异的作用29-30
  • 参考文献30-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平;冬牧-70黑麦栽培技术与利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0年10期

2 尚海英,郑有良,魏育明,吴卫;黑麦属基因资源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3年01期

3 陈留锁;冬牧—70黑麦栽培利用技术[J];黄牛杂志;2004年03期

4 周建平,杨足君,冯娟,唐宗祥,任正隆;黑麦特异DNA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5年05期

5 王林生;宋鹏;;黑麦属植物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J];生物学通报;2010年08期

6 ;黑麦[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1998年02期

7 ;黑麦[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1998年06期

8 于徐根,刘斌,余华阳;亦粮亦草 大有可为——冬牧70黑麦的种植[J];农村百事通;2000年17期

9 黄浩平;;冬牧—70黑麦栽培技术与利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0年11期

10 刘振领,刘爱香,邵月锋;冬牧70黑麦的栽培与利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建平;杨足君;冯娟;唐宗祥;任正隆;;黑麦特异DNA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2 万雪秋;杨足君;冯娟;刘悦;任正隆;;黑麦染色体组特异PCR标记的建立[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3 万雪秋;杨足君;冯娟;刘悦;任正隆;;小麦背景中黑麦染色体片段的PCR检测[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浩平;冬牧—70黑麦 牲畜理想的青饲料[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2 江苏省苏州市农科所 华仁林;冬春青饲料之王——冬牧70黑麦[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3 省农科院土肥所 杨光立 孙玉桃;做粮营养好 做草效益高[N];湖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尚海英;黑麦属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2 李志坚;黄淮海平原青刈黑麦产业化生产技术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1999年

3 雷孟平;小麦—非洲黑麦抗性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雪;小麦—黑麦杂种高分子量谷蛋白变异的分子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怀良;黑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开发[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晶磊;小麦—黑麦1RS/6AS易位系分子细胞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谢艳;小麦—黑麦杂种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Glu-R1变异的细胞及分子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其星;钙对黑麦铝毒的解毒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李艳丽;宁夏冬闲田冬牧70黑麦种植养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周丽;小麦-非洲黑麦5R染色体导入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何坤;黑麦属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周志平;青刈黑麦细胞壁结构物质与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关系[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陈婷婷;荆州黑麦2R染色体结构变异体的选育及分子标记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6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86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