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 结直肠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摘要】: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生与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目前相关研究多仅涉及胃和小肠两个部位,对结直肠和胃肠道外GISTs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讨不同部位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纳入2006年12月—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原发性GISTs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PCR技术和测序法分析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分析不同部位GISTs患者临床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共1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GISTs发生于胃86例(51.8%),小肠51例(30.7%),结直肠12例(7.2%),胃肠道外17例(10.2%)。不同部位GISTs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结直肠GISTs直径多5 cm(83.3%),半数为极低危患者(50.0%);胃肠道外GISTs近半数直径10 cm(47.1%),多为高危患者(76.5%),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胃肠道GISTs显著缩短(P0.05)。166例患者中132例(86.8%)为c-kit基因突变,6例(3.9%)为PDGFRα基因突变,PDGFRα基因突变者均为胃部GISTs。不同部位GISTs的c-kit基因突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ISTs最常发生于胃和小肠。结直肠GISTs体积小,危险度低,预后较好;胃肠道外GISTs体积大,危险度高,预后较差。GISTs以c-kit基因突变多见,不同部位GISTs的基因突变情况存在一定差异,PDGFRα基因突变多发生于胃部GIST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结直肠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分类号】:R735
【正文快照】: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生与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目前相关研究多仅涉及胃和小肠两个部位,对结直肠和胃肠道外GISTs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讨不同部位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纳入2006年12月—2012年3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昌,王志纯,艾书跃,李世红,李士建,刘玉龙;胃肠道间质瘤(附2例报告)[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2 许海莺,陈宏颖;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沈玉林,郭春君;胃肠道间质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J];四川肿瘤防治;2001年03期
4 黄志勇,章宜芬,王宁,张华勇;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5 卢俊,吴亚光,苏忠学,穆庆岭,吴太璜;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J];山东医药;2002年19期
6 李学民,何政,马占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石书红 ,梁辉 ,俞学明;胃肠道间质瘤42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02年03期
8 熊小亮;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2年01期
9 于志强,朱立元,王有德;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10 严志龙 ,沈迎春 宁波大学医学院病理科,何向蕾;胃肠道间质瘤40例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吉人;万凯明;李甫强;刘小孙;杨伟历;;18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威;叶再元;邵钦树;王跃东;许晓东;赵仲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良进;毕俊英;;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17例分析[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竺杨文;王跃东;李保军;;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外科治疗[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韩少良;周宏众;余作黔;程骏;陈哲京;姚建高;朱冠保;;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景林;;胃肠道间质瘤的新概念及研究进展[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变英;王颖;李小会;杨嫦娥;王文英;;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微创治疗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凤玲;许国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郑志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伍小军;方m锞,
本文编号:79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9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