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刀菌FgCHS8基因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禾谷镰刀菌FgCHS8基因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赤霉病 水杨酸 几丁质 几丁质合成酶 致病性
【摘要】:赤霉病降低产量劣化品质,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禾谷镰刀菌是引起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科学认识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对高效防治赤霉病非常重要。几丁质是丝状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长和生殖中起重要作用。几丁质合成酶是几丁质生物合成途径重要限速酶。水杨酸(S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性激素,与小麦赤霉病抗性密切相关。本文对一个受SA抑制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FGSG_06550进行功能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从Ensemb1 Fungi数据库中获取FGSG_06550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对分属于18种真菌的89个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结构域分析,发现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家族可被分为3大类,8个小类,FGSG_06550属于第2大类,第8小类,因此将其命名为FgCHS8;结构域预测同时发现其氨基酸序列含有特定的催化结构域C2(Chitin_synth_2,Pfam03142)和细胞色素b5结构域(cytochrome b5-like domain,Pfam00173)。2、构建FgCHS8基因的敲除突变体(△FgCHS8)和回复突变体(C-FgCHS8),发现野生型(WT)、△FgCHS8和C-FgCHS8分生孢子的长、宽和隔膜数差异不显著。检测WT、△FgCHS8和C-FgCHS8在酸、盐、氧化剂和SA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发现△FgCHS8突变体对胁迫的敏感性增加。3、构建FgCHS8与GFP的融合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FgCHS8蛋白位于隔膜和成熟菌丝的细胞膜,说明FgCHS8蛋白主要在禾谷镰刀菌的隔膜和细胞膜发挥作用。4、对接种于1 mM刚果红的WT、△FgCHS8和C-FgCHS8突变体菌丝培养基剖面进行观察时,发现相比于WT和C-FgCHS8突变体,△FgCHS8刚果红颜色明显变浅。测定几丁质和几丁质合成酶含量发现,△FgCHS8几丁质合成酶和几丁质含量比WT和C-FgCHS8突变体均显著减少,这说明FgCHS8编码几丁质合成酶,参与几丁质代谢。5、接种小麦,测定单端孢霉烯(Deoxynivalenol;DON)含量发现,相比WT和C-FgCHS8,△FgCHS8接种麦穗发病面积、扩散速率和DON积累明显受抑制,证明FgCHS8基因对禾谷镰刀菌致病力和DON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赤霉病 水杨酸 几丁质 几丁质合成酶 致病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121.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研究背景9-15
- 1.1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9
- 1.2 赤霉病病原菌及特征9-10
- 1.3 禾谷镰刀菌生活史10-11
- 1.4 禾谷镰刀菌功能基因研究现状11-12
- 1.5 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研究12-15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15-23
- 2.1 供试材料15
- 2.2 供试载体15
- 2.3 培养基配制15-16
- 2.4 生化试剂16
- 2.5 实验仪器16
- 2.6 序列分析16-17
- 2.7 敲除和回复突变体载体构建17-19
- 2.8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19
- 2.9 禾谷镰刀菌和农杆菌的共培养19
- 2.10 突变体的潮霉素B筛选和分离纯化19-20
- 2.11 敲除和回复突变体的分子鉴定20-21
- 2.11.1 PCR检测突变体20
- 2.11.2 RT-PCR检测20-21
- 2.11.3 qPCR检测21
- 2.12 表型鉴定和亚细胞定位21
- 2.13 几丁质含量测定21-22
- 2.14 几丁质合成酶含量测定22
- 2.15 致病力和DON毒素测定22-23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23-34
- 3.1 序列分析23-24
- 3.2 T-DNA载体的构建24-27
- 3.3 △FgCHS8和C-FgCHS8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27-28
- 3.4 FgCHS8基因对分生孢子的影响28
- 3.5 FgCHS8基因对细胞壁敏感性的影响28-30
- 3.6 FgCHS8基因亚细胞定位30
- 3.7 FgCHS8基因对几丁质产量的影响30-32
- 3.8 FgCHS8基因对禾谷镰刀菌致病力的影响32-34
- 第四章 讨论34-36
- 参考文献36-43
- 附表43-46
- 致谢46-47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军;邱德文;蒋伶活;;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武爱波,赵纯森,廖玉才,马新霞,瞿波,陆维忠;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幼芽及致病力鉴定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1年04期
3 曹丽华,叶华智;禾谷镰刀菌的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同功酶电泳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高洪敏,陈捷,何晶,宁家林,于兵,刘君,哈娟;禾谷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5年03期
5 袁婷露;曹秀云;;禾谷镰刀菌致病力和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6 李和平;张静柏;廖玉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麦禾谷镰刀菌中的表达与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05期
7 宋焕增;;禾谷镰刀菌生理专化性的初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1979年11期
8 李清铣;王彰明;;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2年03期
9 陆鸣,王裕中,朱伟云,陈怀谷,吴志凤;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89年03期
10 魏春妹;陆仕华;薛伟龙;徐素珍;张吾桐;;长江中下游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禾谷镰刀菌的分布[J];上海农业科技;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光荣;赵纯森;廖玉才;;我国小麦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营养体亲合性与致病性研究[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恒;侯丽娟;马红娜;白耀博;李强;王保通;;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廖玉才;张静柏;王建华;李和平;瞿波;黄涛;Mbacke Ndoye;宋波;李少军;陈方方;;我国禾谷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毒素化学型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瞿波;赵纯森;武爱波;李和平;廖玉才;;我国小麦禾谷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晨芳;王光辉;李依民;韩青梅;康振生;许金荣;;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孔宝华;李成云;陈海如;;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孔宝华;李成云;陈海如;;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承康;陈阿海;黄德建;王宗华;;禾谷镰刀菌中一个假定的Cdc42基因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侯瑞;郑倩;张世杰;王晨芳;许金荣;;禾谷镰刀菌AREA基因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茂森;陈欣怡;杨菲;陈华民;何晨阳;;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穗后病菌生物量和DON毒素的定量分析[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倩;禾谷镰刀菌MAT交配型位点基因在有性生殖和致病性中的不同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翠;禾谷镰刀菌MCM1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侯瑞;禾谷镰刀菌AREA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静柏;禾谷镰刀菌类群、转抗体融合蛋白小麦及转抗菌肽水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刘永杰;玉米抗禾谷镰刀菌的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6 高旭利;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Prp4调控mRNA剪切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承康;禾谷镰刀菌Rho族蛋白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8 武爱波;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力鉴定、毒素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纪莉景;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瞿波;中国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尼泊尔、欧美菌系的比较[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钊;禾谷镰刀菌随机插入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水杨酸代谢途径关键基因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翟珍珍;禾谷镰刀菌Rho4同源蛋白的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刘新影;禾谷镰刀菌Rab7基因调控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尹会敏;禾谷镰刀菌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的扩建和FgNEM1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王本田;我国玉米非禾谷镰刀菌种群结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双超;禾谷镰刀菌低毒病毒FgHV1的序列分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李鹏飞;禾谷镰刀菌病毒FgHV2/JS16和FgMTV1/SX64的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孙玲;禾谷镰刀菌磷脂酶C基因家族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亚洲;禾谷镰刀菌FgCHS8基因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0 朱明杰;禾谷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6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5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