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基因抗虫棉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1:41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基因抗虫棉 朱砂叶螨 发育历期 生殖力 空间分布 种群消长


【摘要】:本文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两类转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和转Bt+CpTI基因抗虫棉)为寄主的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朱砂叶螨在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上各螨态与全世代的发育历期之间差异显著;转Bt基因抗虫棉和转Bt+Cp TI基因抗虫棉之间有差异,但并不显著;同一品系不同品种之间的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2.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生殖能力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朱砂叶螨的生殖力参数在常规棉和转基因抗虫棉之间有显著差异。预产卵期,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在常规棉上最长,为1.44天,12.71天,14.11天;在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sGK958上最短,为1.00天,7.48天,8.45天。每雌总产卵量在常规棉上最高,为75.61粒,sGK958上最少,为54.68粒;净生殖率R0在常规棉上最大,为55.000,转Bt基因抗虫棉中抗杂5号上最小,为37.219;内禀增长能力rm在常规棉上最大,为0.454,在中抗杂5号上最小,为0.246;周限增长率λ在常规棉上最大,为1.575,在中抗杂5号上最小,为1.278;种群倍增时间DT在常规棉上最短,为1.526天,在中抗杂5号上最长,为2.823天。3.转基因棉花上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的种群消长和空间分布:棉田中,朱砂叶螨种群消长在棉花生长期内7月份有明显的高峰,其自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 朱砂叶螨 发育历期 生殖力 空间分布 种群消长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前言9-15
  • 1.1 朱砂叶螨研究概况9-11
  • 1.1.1 形态特征9-10
  • 1.1.2 生长发育和繁殖10
  • 1.1.3 自然种群发生规律10-11
  • 1.1.4 空间分布11
  • 1.2 转基因抗虫棉害虫研究概况11-13
  • 1.2.1 转基因棉概况12
  • 1.2.2 转基因抗虫棉对害虫的影响12-13
  • 1.3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13-15
  • 第2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15-21
  • 2.1 材料和方法15-17
  • 2.1.1 供试虫源15
  • 2.1.2 试虫的扩繁15
  • 2.1.3 供试植物15-16
  • 2.1.4 试验方法16
  • 2.1.5 朱砂叶螨发育历期的观察16-17
  • 2.2 数据分析方法17
  • 2.2.1 发育速率与发育历期的关系17
  • 2.2.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17
  • 2.3 结果和分析17-20
  • 2.3.1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存活率的影响17-18
  • 2.3.2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发育历期的影响18-19
  • 2.3.3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发育速率的影响19-20
  • 2.4 讨论20-21
  • 第3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21-38
  • 3.1 材料和方法21-22
  • 3.1.1 供试虫源21
  • 3.1.2 试虫的扩繁21
  • 3.1.3 供试植物21-22
  • 3.1.4 试验方法22
  • 3.2 数据分析方法22-24
  • 3.2.1 生命表的组建22-23
  • 3.2.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23-24
  • 3.3 结果和分析24-37
  • 3.3.1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繁殖能力的影响24-25
  • 3.3.2 转基因抗虫棉上朱砂叶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25-31
  • 3.3.3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存活率和每雌产雌率的影响31-34
  • 3.3.4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34-37
  • 3.4 讨论37-38
  • 3.4.1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繁殖能力的影响37
  • 3.4.2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37-38
  • 第4章 田间朱砂叶螨的空间分布和种群消长38-42
  • 4.1 材料和方法38
  • 4.1.1 种群消长调查方法38
  • 4.1.2 空间分布型调查方法38
  • 4.2 数据分析方法38-39
  • 4.2.1 空间分布指数38-39
  • 4.2.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39
  • 4.3 结果和分析39-41
  • 4.3.1 朱砂叶螨的种群消长39-40
  • 4.3.2 朱砂叶螨的空间分布型40-41
  • 4.4 讨论41-42
  • 4.4.1 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的种群消长41
  • 4.4.2 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的空间分布41-42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42-45
  • 5.1 结论42-44
  • 5.2 展望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叔祯;唐以巡;漆定梅;赵辉;;朱砂叶螨被害叶对家蚕生理及生产性影响的研究 Ⅰ被害叶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蚕茧产质量的影响[J];蚕学通讯;1991年03期

2 王新祥,刘怀,邓新平,白松,蒋小龙,杨碧;溴甲烷配合二氧化碳对朱砂叶螨的熏蒸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永强;丁伟;赵志模;王进军;廖涵杰;;姜黄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4年04期

4 周刚;丁伟;张永强;;川黄柏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袁文金;马德英;姜运涛;张帆;郭冬雪;张悦平;羌松;;新疆植物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活性及天敌安全性测试[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张永强;丁伟;赵志模;;姜黄素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J];昆虫学报;2007年12期

7 申照静;王海香;师光禄;王有年;;三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谦瑾;陶士强;吴福安;;凬草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J];江苏蚕业;2009年01期

9 周刚;丁伟;赵言国;张永强;;姜黄素烷基化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朱砂叶螨的活性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段丹丹;王有年;成军;仝宝生;师光禄;;旋覆花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年;何树林;叶建生;魏正彬;童守远;苟明强;;四川地区朱砂叶螨的抗药性研究[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2 陶士强;吴福安;张谦瑾;常娟凤;;银杏叶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A];中国蚕学会桑树病虫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舒;邹晶;冯亚宁;朱新军;何林;;朱砂叶螨抗药性检测[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宇杰;丁伟;王春升;;青蒿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5 魏杰;丁伟;;花椒果实及其精油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6 梁为;成军;师光禄;王有年;白雪娜;;草莓对朱砂叶螨危害的生理响应[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桂连友;雷玉平;;几种植物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测定[A];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C];2002年

8 李梦;丁伟;张永强;罗金香;;香豆素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评价[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进军;赵志模;;模拟酸雨对朱砂叶螨的胁迫作用研究[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薛飞燕;宫芳芳;付程鹏;王有年;师光禄;;鱼腥草提取物对不同发育阶段朱砂叶螨触杀活性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庆阳市科协普及部;辣椒“二螨”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N];陇东报;2012年

2 方圆;治棉红蜘蛛:早用药、加足水、喷叶背[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林;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抗药性机理及抗性适合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冯宏祖;朱砂叶螨适应阿维菌素、高温胁迫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长贵;朱砂叶螨适应取食棉花相关基因筛选及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2 侯秋莉;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Ca~(2+)-ATP酶的抑制作用及靶标位点预测[D];西南大学;2015年

3 岑小惜;五种植物的杀螨活性及商陆杀螨活性物质的初步追踪[D];西南大学;2010年

4 崔琦;温度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繁殖的影响及其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明磊;不同温度下塔六点蓟马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朱玉溪;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诱导抗性机制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丹;姜黄素对朱砂叶螨几丁质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8 刘星;朱砂叶螨甲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生殖力差异及其相关机制[D];西南大学;2016年

9 章冰川;香豆素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刘炎超;朱砂叶螨γ-氨基丁酸与阿维菌素杀螨活性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1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81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