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农杆菌介导HaBADH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3:18

  本文关键词:农杆菌介导HaBADH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铃薯 转化 农杆菌 HaBADH基因 转基因植株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试管薯作为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从梭梭中获得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HaBADH)转化马铃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马铃薯转化的4个主要因子,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高效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表明,转化过程中,浸染时间15 min,菌液浓度OD600为1.0,筛选培养时卡那霉素浓度30 mg/L、品种为大西洋为最佳转化方案,抗性芽分化率最高达到了35.9%;4个因子中基因型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菌液浓度的影响次之,卡那霉素浓度和浸染时间的影响最小。经PCR、RT-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了HaBADH基因整合到马铃薯中,阳性转化率为45.3%。
【作者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农科所;
【关键词】马铃薯 转化 农杆菌 HaBADH基因 转基因植株
【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育种专项(2014NYY201)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NZ14210;NZ14269) 宁夏农林科学院先导资金项目(NKYJ-14-05;NKYJ-15-32;NKYG-15-06;NKYJ-15-36;NKYQ-14-07)共同资助
【分类号】:S532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添仓;马铃薯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种业;2001年06期

2 卞春松,Ewa Zimnoch Gizowska;波兰马铃薯的生产概况和主要研究机构简介[J];中国马铃薯;2001年02期

3 隋启君;中国马铃薯育种对策浅见[J];中国马铃薯;2001年05期

4 张艳萍;;影响马铃薯杂交结实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期

5 蒲正斌;郑敏;张百忍;刘继瑞;;安康市马铃薯育种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6 陈亚兰;张健;王会蓉;李定;;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及应用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7期

7 冯祖光;;近来对马铃薯的不同认识[J];甘肃农业科技;1980年05期

8 ;全国马铃薯科研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马铃薯;1989年01期

9 张洪乃;;从波兰马铃薯育种工作考察中得到的几点启示[J];中国马铃薯;1989年03期

10 王岫芳;;印度马铃薯育种动态[J];中国马铃薯;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敏;蒋继志;;马铃薯抗病性诱导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2 叶广继;周云;杨永智;王舰;;当前我国马铃薯育种建议[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3 段绍光;卞春松;刘杰;徐建飞;庞万福;金黎平;;马铃薯育性与杂交结实研究进展[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4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马铃薯及其近缘种的利用[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介民;;浅论西南山区马铃薯育种[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柳俊;谢从华;吴承金;宋伯符;;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浅析[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7 金顺福;康哲秀;姜成模;玄春吉;;几个马铃薯花粉孕性鉴定方法的效果评价[A];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开云;孙慧生;王毅;;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及问题[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王舰;王芳;;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评价、改良和利用[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10 张希近;尹江;抗艳红;姚瑞;高永龙;马恢;王晓明;;河北省马铃薯育种现状与商业化育种方向探讨[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坤;美式“马铃薯经济”生根中国北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新华社记者 王志恒;甘肃重奖马铃薯育种功臣[N];农民日报;2010年

3 葛守义;经堂寺乡脱毒马铃薯种植产业化[N];山西日报;2000年

4 卢禹豪 李韦柳 记者 洪泉;广西彩色马铃薯育种取得新突破[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5 金铭 来庆琳;黄土地孵出“金蛋蛋”[N];安康日报;2007年

6 本报通讯员 金铭邋来庆琳 本报记者 苏同敏;“四堡寨”长出“金蛋蛋”[N];陕西日报;2007年

7 记者 董芳;提高效益 助农增收[N];大同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晋娜;农业科研投入怎么患了“势利眼”?[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云芬;马铃薯育种跻身全国先进[N];云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周志宏 实习生 周玲旭;给农业插上增收翅膀[N];恩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其能;马铃薯花色苷及其生物合成的主要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喻艳;马铃薯与茄子原生质体融合创制新资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超;马铃薯资源DM1-3和40-3差异性状评价及PVY抗性转移[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迎春;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田振东;提高马铃薯体细胞电融合成对融合频率的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4 孙雪梅;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研究[D];青海大学;2007年

5 栗亮;菠菜胆碱单加氧酶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兆明;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复配激发子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蒋敏华;农杆菌介导hrap基因的马铃薯遗传转化及抗病性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罗源;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建立及HAL1基因遗传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延红;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鉴定及RAPD稳定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10 张淑红;马铃薯野生二倍体与双单倍体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及融合[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7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97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