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中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与产量和耐热性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不同基因型中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与产量和耐热性的关系
【摘要】:试验于2013-201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2013年以21个中稻品种为材料,观测孕穗至乳熟期冠层温度、穗温、气冠温差和气穗温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及与产量的关系。2014年选择两个典型品种,对其群体特征、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籼稻冠层温度分异的机理。2015年利用盆栽试验对2个中稻品种进行高温处理,观测品种叶温、穗温及相关生理指标,初步探索冠层温度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及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时期白天气冠温差、气穗温差与中稻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乳熟期白天气冠温差与产量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三个类型。抽穗期低温型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高温型品种,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与高温型品种相比,抽穗至乳熟期低温型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分解速度慢。低温型品种冠层透光率大,叶面积指数显著小于高温型品种,但成熟期干物质转运率高。低温型品种气孔面积显著大于高温型品种,叶片中维管束面积无明显差异。低温型品种孕穗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高温型品种,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无差异;抽穗期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均无差异。不同品种日气叶、气穗温差差异不明显;品种间累积气叶温差无明显差异,自然条件下,品种间气穗温差有显著差异。抽穗期高温显著降低中稻结实率,品种间结实率、高温胁迫指数无显著差异。中稻剑叶气叶、穗温差与其耐热性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自然条件下,气穗温差较低的品种,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中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较高,CAT活性也较强。极端高温对水稻代谢产生严重影响,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的抗热机制。
【关键词】:水稻 气冠温差 气穗温差 产量 高温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1.3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5
- 1 冠层温度研究进展9-11
- 1.1 作物冠层温度的含义及其分异9
- 1.2 冠层温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9-10
- 1.3 冠层温度与作物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关系10-11
- 1.4 冠层温度与抗逆性11
- 2 气候变暖与水稻11
- 3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11-14
- 3.1 高温对水稻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11-12
- 3.2 水稻耐热性机理12-13
- 3.3 水稻耐热性的鉴定及评价指标13-14
- 4 基于冠层温度的抗热性研究14-15
- 第二章 不同中稻品种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15-25
- 1 引言15
- 2 材料与方法15-16
- 2.1 材料与试验设计15
-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15-16
- 2.3 数据处理16
- 3 结果与分析16-23
- 3.1 中稻不同时期白天气冠温差与夜间气冠温差的关系16-18
- 3.2 中稻白天气冠温差与气穗温差的关系18-19
- 3.3 中稻气冠温差、气穗温差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关系19-22
- 3.4 中稻品种冠层温度型分类22-23
- 4 小结与讨论23-25
- 第三章 中稻冠层温度分异的株型特征及生理机制25-33
- 1 引言25
- 2 材料与方法25-26
- 2.1 材料与试验设计25
-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25-26
- 3 结果与分析26-31
- 3.1 不同温型中稻品种气冠温差与产量26-27
- 3.2 不同温型中稻抽穗期剑叶光合特征27-28
- 3.3 不同温型中稻品种群体指标28-29
- 3.4 不同温型中稻剑叶解剖结构29-30
- 3.5 不同温型中稻气冠温差与抗逆性30-31
- 4 小结与讨论31-33
- 第四章 中稻品种气冠温差与耐热性的关系33-43
- 1 引言33
- 2 材料与方法33-34
- 2.1 材料与试验设计33
-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33-34
- 3 结果与分析34-40
- 3.1 不同中稻品种叶温及穗温34-36
- 3.2 不同中稻品种气叶温差、气穗温差及产量、高温胁迫指数36-37
- 3.3 不同中稻品种气孔特征37-38
- 3.4 高温胁迫对中稻品种剑叶SPAD值及光合相关性状的影响38
- 3.5 高温胁迫对中稻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38-39
- 3.6 高温胁迫对中稻叶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CAT、POD活性的影响39-40
- 4 小结与讨论40-43
- 第五章 结论43-45
- 1 主要研究结论43
- 1.1 中稻气冠温差的分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43
- 1.2 不同中稻品种冠层温度分异形成的生理机制43
- 1.3 不同中稻品种气叶、穗温差与耐热性的关系及机理43
- 2 主要创新点43-44
- 3 存在问题44-45
- 参考文献45-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梁;张玉屏;朱德峰;向镜;陈惠哲;张义凯;;水稻器官形态和干物质积累对穗分化不同时期高温的响应[J];中国水稻科学;2016年02期
2 段骅;苏京平;傅亮;剧成欣;刘立军;杨建昌;;耐热耐旱性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和生理性状[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10期
3 高继平;隋阳辉;张文忠;姚晨;高明超;赵明辉;徐正进;;水稻灌浆期冠层温度对植株生理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5年05期
4 曹志斌;谢红卫;聂元元;毛凌华;李永辉;蔡耀辉;;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QTL(qHTH5)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5年02期
5 闫浩亮;潘幸福;陈建珍;姚仪敏;卢碧林;田小海;;田间高温严重降低杂交水稻制种的异交结实[J];中国水稻科学;2015年01期
6 张桂莲;廖斌;武小金;肖应辉;肖浪涛;陈立云;;高温对水稻胚乳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4年12期
7 吴超;崔克辉;;高温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年03期
8 秦大河;Thomas Stocker;;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9 李健陵;张晓艳;吴艳飞;吴丽姬;杜尧东;胡飞;;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3年04期
10 王志刚;王磊;林海;庞乾林;鄂志国;张玉屏;朱德峰;;水稻高温热害及耐热性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915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91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