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某全尾砂膏体流变参数测量及其流变模型优化

发布时间:2018-02-28 19:15

  本文关键词: 全尾砂膏体 剪切应力松弛 流变参数 Bingham塑性体 Bingham伪塑性体 出处:《金属矿山》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尾砂膏体在管道输送设计时需要选取合适的非牛顿流变模型。但全尾砂膏体在进行流变参数测取实验时,其颗粒种类、粒度分布及其内部结构不能保证在每一份测量试验下均相同,故全尾砂膏体流变参数测量重复率较低且其流变模型选择不够精确,直接影响了管道输送阻力值的大小。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全尾砂膏体在恒定剪切速率下存在剪切应力松弛的特性,待其剪切流动达到"等结构"状态后再测量相应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关系。基于多次测量均值法降低流变参数测量的随机误差,并通过模型多参数依次拟合法求取最适宜的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最优模型为Bingham伪塑性体模型,最优流变参数为幂律指数n=0.7,屈服应力82.24 Pa,稠度系数4.941 Pa·s,各样品组之间流变参数拟合差异较小,实验方案能够获取较精确的流变模型。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suitable non-Newtonian rheological model for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tailings paste in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However, when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whole tailing paste are measured, the particle types of the paste are determine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its internal structure can not be guaranteed to be the same in every measurement test, so the measuring repetition rate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whole tailing paste is low and the choice of rheological model is not accurate enough. The resistance value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is directly affected.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stress relaxation of whole tailing paste at constant shear 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stress and shear rate is measured after the shear flow reaches the state of "equal structure". The random error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is reduc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ultiple mean measurements. The most suitable rheological model is obtained by multiple parameter fit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model of this experiment is Bingham pseudoplastic body model. The optimal rheological parameters are power law exponent nong 0.7, yield stress 82.24 Pa,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4.941 Pa 路s, and the difference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s fitting among different sample groups is small. The experimental scheme can obtain a more accurate rheological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6007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774039)
【分类号】:TD85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康信;杨溪清;;全尾砂充填在我矿的实践[J];有色矿山;1984年09期

2 陈顺良;全尾砂料仓模型试验的流态化特征与参数分析[J];矿冶工程;2000年03期

3 刘金鹏;王宝亮;王忠军;朱春来;闵国清;周发陆;魏海涛;;井下全尾砂自流型充填站的建设及应用[J];黄金;2007年07期

4 胡亚军;姚振巩;南世卿;赖伟;;全尾砂胶结粒径配比优化研究[J];采矿技术;2010年05期

5 樊忠华;刘鹏博;明世祥;;土壤固化剂固结高泥全尾砂的充填特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1年09期

6 邹正勤;高谦;南世卿;;充填采矿用全尾砂胶结材料流变特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2年12期

7 李茂辉;高谦;南世卿;;新型胶结材料全尾砂浆流变特性试验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8 ;关于举办全尾砂充填、混凝土输送、注浆技术交流会议的通知[J];世界采矿快报;1989年12期

9 周云卿;全尾砂放料试验与研究[J];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1991年04期

10 孙恒虎,吴肇元,王志德;全尾砂速凝固化充填采矿新工艺[J];中国矿业;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建军;蔡嗣经;杨鹏;;西石门铁矿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材料的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尹国光;贾鹏昆;;金矿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新模式试验研究[A];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惠林;李月生;;立式砂仓喷咀活化全尾砂高浓度放砂试验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磊;;难采铁矿全尾砂充填采矿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5 葛会超;崔学奇;张帅;吕宪俊;;全尾砂旋流分级浓缩制备胶结料浆的工艺研究[A];第二届旋流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暨旋流器选择与应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6 王凤波;苏红蕊;;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马庄铁矿的实施与应用[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陆海;董山;宋卫东;;露天转地下高陡边坡大型采空区井下充填设计技术难题研究[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华强;侯朝炯;孙希奎;瞿群迪;陈德俊;;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俊云;柴敬;;锚固岩体的二维流变模型[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赵庆彪;陈亚杰;周华强;张党育;;小屯矿“建下”膏体充填综采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窦华 通讯员 汤菁;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铜陵有色报;2010年

2 肖晓文 程辉;新征途上的新突破[N];中国黄金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幼玲;双泵合流解决充填泵充填难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4 实习记者 李博含;膏体充填采矿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冶金报;2013年

5 范振峰;膏体充填奏响扩产新乐章[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陈炎军 李逢国;我国首条膏体充填生产线在金川问世[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7 陈炎军 马志琼;首条膏体充填生产线在金川问世[N];甘肃日报;2000年

8 记者 董柏生 通讯员 赵国堂;膏体充填开我省绿色开采先河[N];焦作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余子实 记者 应海兵;6项国家专利拉动职工技能提升[N];中国特产报;2011年

10 范振峰;岱庄煤矿攻克大倾角膏体充填技术[N];中国矿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天W,

本文编号:1548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48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