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综放开采过断层冲击地压危险分析及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8-09-03 07:00
【摘要】:为预防综放开采过断层发生冲击地压事故,以东滩煤矿14310(东)综放工作面为背景,运用微震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断层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按照断层活动规律,将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为断层冷冻、断层蓄能、断层活化、断层煤柱、断层错动、上盘能量释放、残余能量释放和断层稳定8个阶段。分析3个高危阶段的冲击地压机理,认为断层活化型冲击机理是开采诱发断层附近积聚的构造应力向煤壁转移;断层煤柱型冲击机理是断层切割顶板与下盘形成高应力煤柱;断层错动型冲击机理是断层长期活化"润滑"断面。结果表明,冲击危险性划分结果和冲击机理分析结果皆与现场实际考察情况大致相同。
[Abstract]:In order to prevent the impact ground pressure accident from the fault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taking the 14310 (East)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of Dongtan Coal Mine as the background, using the method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isk of the impact ground pressure in the fault area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fault activity, the perils of working face impact are divided into eight stages: fault freezing, fault energy storage, fault activation, fault pillar, fault dislocation, upper disk energy release, residual energy release and fault stabil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rock burst mechanism in three high risk stag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ault activation impact mechanism is the transfer of tectonic stress accumulated near the fault to the coal wall caused by mining, and the fault pillar impact mechanism is the formation of high stress coal pillar by cutting the roof and the footwall of the fault. Fault dislocation impact mechanism is long-term activation of fault "lubrication" s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impact hazard classification and impact mechanism analysis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f field investig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304110)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JQ2013039)
【分类号】:TD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一山;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0年01期

2 朱清安,史蒙;冲击地压的混沌特性及动力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蓓,吴继忠,Bernard DRZEZLA;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4 王晓涛,张成训;新汶矿区防治冲击地压初探[J];中国煤炭;2001年04期

5 王庆阳,张德利,李国宏;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J];煤矿安全;2002年07期

6 董礼,张中,闫庆峰;西安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何全洪;砾岩运动与冲击地压的关系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8 李希勇,张修峰;典型深部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9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10 张若祥;冲击地压的最新分类与防治对策[J];煤;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庆明;;浅析某矿冲击地压[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2 李兴亚;;忻州窑矿冲击地压发生原因与特点分析[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车用太;鱼金子;王琦;王尤培;黄积刚;马志峰;;山东某煤矿的冲击地压及其灾害与防治[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徐曾和;章梦涛;;冲击地压失稳理论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5 王来贵;潘一山;梁冰;章梦涛;;冲击地压的分叉分析[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6 齐庆新;刘天泉;;冲击地压的煤岩层结构破坏与摩擦滑动机理初探[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7 章梦涛;;我国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8 齐庆新;康立军;毛德兵;王永秀;;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9 闫宪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实践[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余进荣;李保延;王冬泉;;关于防治冲击地压工作的几点认识[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杨晓东;河南拟建冲击地压防治工程研究中心[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文诚 记者 张益龙;龙煤集团全力防治矿井“冲击地压”新患[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鹏 魏明尧;冲击地压——煤矿的冷血杀手[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晓东;与冲击地压的正面较量[N];中国煤炭报;2011年

5 记者 彭晓和;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效果显著[N];抚顺日报;2007年

6 宁建民;华丰煤矿综合防治冲击地压矿井获新生[N];经理日报;2008年

7 宁建民;华丰矿冲击地压预报防治达国际先进水平[N];经理日报;2008年

8 叶青;常村矿多举措加强冲击地压防治[N];经理日报;2009年

9 高飞;双鸭山分公司成功防治“冲击地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记者牛成;龙煤集团要求各分公司力防“冲击地压”新患[N];中国煤炭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一山;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3 兰天伟;大台井冲击地压动力条件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郭建卿;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防治冲击地压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旭宏;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代高飞;岩石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及冲击地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潘立友;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可识别性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9 宋维源;阜新矿区冲击地压及其注水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成云海;微地震定位监测在采场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青;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任勇杰;新汶矿区深部冲击地压防治与管理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公衍梅;基于损伤的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郭晓朋;不同类型采场冲击地压危险预测体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李帅;姚家山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林东;跃进矿集中开采条件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徐厚学;江合煤矿煤岩层冲击地压危险性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王凯;深部矿床开采冲击地压的混沌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阚兴;大安山矿房山采区顶板活动规律及冲击地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10 闫河;基于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冲击地压预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19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219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