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驱动气体对激波管校准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同驱动气体对激波管校准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 出处:《中国测试》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激波管 驱动气体 反射激波阶跃压力 上升沿时间 超调量
【摘要】:不同的驱动气体、膜片厚度、传感器外形结构差异等因素均会影响校准系统的准确度,该文主要针对不同驱动气体对校准准确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空气、N_2、CO_2和H_24种气体作为高压区驱动气体,在相同厚度膜片下,根据兰基涅-胡果尼方程计算出破膜后各气体所产生的入射激波阶跃压力和反射激波阶跃压力,通过相关试验验证计算结果并考察不同气体所产生激波的上升时间、超调量等动态特性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气体驱动时,所产生激波的阶跃压力幅值大小差异明显,其中CO_2源产生的激波阶跃压力幅值最小,H_2源产生的激波阶跃压力幅值最大,所产生激波的动态特性差异不大,对激波管校准试验中高压区驱动气体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O354.5
【正文快照】: 0引言激波管是一种基于气体动力学原理的实验设备,是为了研究爆轰物在气体中的物理、化学过程而被广泛运用的工具[1-2]。19世纪以来,由于激波管装置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且能产生良好的阶跃压力信号,常用于校准冲击波超压测试中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3-4]。目前世界上仅有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熹钰,易仕和,罗俊荣,周勇为,文定元,邓湘雯;激波喷出过程和在林带中的传播[J];爆炸与冲击;2000年04期
2 袁湘江,周恒;计算激波的高精度数值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05期
3 雷勇,赵振平,范宝春;激波与堆积粉尘相互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滕宏辉,姜宗林,韩肇元;环形激波绕射、反射和聚焦的数值模拟研究[J];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浦群;;第24届国际激波学术会议简介[J];力学进展;2005年04期
6 林建民;魏以嘉;张大友;;激波管中获得低强度激波的方法[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2期
7 李斌;解立峰;韩志伟;朱英中;张玉磊;;激波作用下水膜变形和雾化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1年04期
8 俞鸿儒,林建民,袁生学,李仲发;含灰气体激波结构的实验观察[J];力学学报;1983年06期
9 欧阳良彪;变截面激波管中激波运动规律的初步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10 刘晓利,刘殿金,管雪元;激波对管内壁堆积粉尘作用的实验研究[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桐;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柱状汇聚激波的参数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龙桐;王明虎;司廷;罗喜胜;;环形激波的生成及其参数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沙莎;陈志华;范宝春;姜孝海;;激波与矩形凹槽相互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激波诱导下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浩;宫建;沈清;;自由活塞驱动激波管缝合接触面条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朱浩;宫建;;变截面激波管流动的拟一维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廖钦;徐胜利;;两相激波管设计和气体燃料点火延时测量研究[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汇聚激波作用下界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许东洋;吴锤结;;激波与多涡列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树海;;激波与强旋涡干扰的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宏;笛卡尔网格下激波与物质界面相互作用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翟志刚;运动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泽军;二维轴对称活塞问题激波解的存在性[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显圣;极小曲面特征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邹立勇;激波冲击气体界面不稳定性和射流发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柱状汇聚激波冲击单模界面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罗玉娟;激波与障碍物相互作用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郝李娜;激波与球阵相互作用的动态阻力与激波结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博;激波与微粒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光;微型激波管内流体特性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6 雷勇;激波与堆积粉尘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唐敖;可燃气体中激波聚焦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陈旷;激波和旋涡的相互作用及其声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侯晓静;管间绕射激波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王翠华;激波与液体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31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