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驱动压-剪联合加载下材料动态强度的直接测量
本文关键词:磁驱动压-剪联合加载下材料动态强度的直接测量 出处:《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动高压下材料的屈服强度测量一直是冲击动力学界长期追求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一种直接测量材料高压强度的新实验方法,即磁驱动压-剪联合加载实验技术.分析了压-剪联合作用下材料的应力偏量与屈服强度关系,数值计算了斜波加载下压-剪联合作用时应力偏量与屈服强度的时空演化,给出了强度数值的计算方法.基于CQ-4装置,开展了磁驱动斜波加载压-剪联合实验设计并对铝的高压强度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磁驱动压-剪联合加载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加载手段,在材料的动高压强度测量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measurement of the yield strength of materials under dynamic high pressure has been a long-sought goal in the field of impact dynamics. 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directly measuring the strength of materials at high pressur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deviation and yield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under the combined pressure and shear loading is analyzed. The time-space evolution of stress deflection and yield strength under the combined pressure-shear action of oblique wave loading is numerically calculated,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trength value is given. The method is based on CQ-4 device.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magnetically driven oblique wave loading pressure-shear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high pressure strength of aluminum is measured, and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are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s a new loading method, the magnetically driven pressure-shear combined loading technique has shown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measuring the dynamic high pressure strength of materials.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272295,115022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编号:113278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发展基金(编号:SFZ201401(04)03)资助项目
【分类号】:O346
【正文快照】: 物体微元的应力张量描述可分解为球量部分和偏量部分,前者对应材料的可压缩性(状态方程),后者对应材料的剪切强度(本构方程).在武器物理研究中,材料的强度一直是影响高压高应变率加载下材料动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如惯性约束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彭建祥,经福谦,王礼立,李大红;冲击压缩下铝、铜、钨的剪切模量和屈服强度与压力和温度的相关性[J];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2 俞宇颖;谭华;戴诚达;彭建祥;李雪梅;胡昌明;谭叶;;高压屈服强度测量方法比较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3 王春奎,刘小苹,郑融;LY—12铝高温屈服强度的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1年01期
4 胡建波;戴诚达;俞宇颖;谭华;;双屈服面法测量金属材料动高压屈服强度的若干改进[J];爆炸与冲击;2006年06期
5 张文阁;弯曲对初始不完善受压管道屈服强度的影响[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伟;陈银莉;陈雨来;唐荻;涂传江;肖继光;王三武;;20MnSi钢筋屈服强度偏低原因及工艺控制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2 郭金宇;王科强;孟贝;黄大鹏;刘仁东;;高屈服强度IF钢的研制开发[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尚成嘉;贺信莱;;超细化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原理和应用[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卢永红;;高电导率高屈服强度铝合金的研制[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覃明;王东林;宋忠孝;宋小平;李家宝;何家文;;一种利用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测量Cu膜屈服强度的新方法[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常金宝;薛鹏;贺东风;徐安军;李双武;项有兵;;提高HRB400D屈服强度命中率的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B卷)[C];2013年
7 丁阳;纵海;王德泰;;提高镍基材料NC15Fe合金屈服强度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1年
8 王建邦;张旭峰;;碳含量对Fe-Mn-Al-C合金相结构与屈服强度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9 敬秋民;毕延;吴强;经福谦;;DAC加载下Mo的静压屈服强度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方敏;冯运莉;王成;;高碳钢线材显微组织和屈服强度关系模型[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付俊岩 等 编译;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应用的几个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2 唐诗全;攀钢开发建筑用高强度低成本耐火耐候新钢种[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3 孙宏;住友金属开发出超深油井用高耐蚀和高强度超级17Cr钢管[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4 ;含铌钢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5 肖英龙;高强度冷轧钢板CHLY980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6 郭廷杰;通过加工热处理实现低合金钢强韧化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7 记者 刘大宏;本钢跻身“高强度吊臂钢板”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玺;SiC/Al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与强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樊艳巧;基于变形历程的管线钢屈服强度预测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余晴;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釉化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胡建波;经退火处理的LY12铝在强动载荷下的剪切模量和屈服强度[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4 周义清;30CrMnSiNi2A钢的动态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5 张怀仁;提高酒钢Q345B板材屈服强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62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36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