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覆盖多孔介质的圆柱尾迹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5:13

  本文关键词:覆盖多孔介质的圆柱尾迹实验研究 出处:《空气动力学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圆柱 多孔介质 尾迹 粒子图像测速


【摘要】:利用风洞试验研究了多孔介质对圆柱绕流的影响,通过热线、烟线和粒子图像测速对有/无覆盖多孔介质柱体尾迹的频率特征、平均流场和瞬时流场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进而探究多孔介质与流场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入多孔介质后,尾迹的大尺度涡脱落结构得到有效抑制,圆柱涡脱落频率降低;多孔介质减弱了近尾迹场的速度功率谱密度峰值,增大了远场的速度功率谱密度峰值,涡脱落位置延后;多孔介质减小了尾迹区的速度,拓宽了尾迹的宽度,使得两侧剪切层变得细长,削弱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减缓了两侧涡相互作用的速率;同时,多孔介质减小了尾迹区的速度脉动以及雷诺应力,雷诺应力和平均涡量的峰值更加远离圆柱,减弱了剪切层的不稳定性,增大了涡形成长度。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porous media on cylindrical winding flow is studied by wind tunnel test .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 mean flow field and instantaneous flow field of the cylinder wake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hot wire , smoke line and particle image velocity .

【作者单位】: 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空气动力与热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B1200503-04)
【分类号】:O357.5
【正文快照】: 0引言圆柱,作为典型的钝体,在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受电弓、风力发电桅杆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圆柱尾流区涡流的产生和变化对阻力、振动和噪声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圆柱周围流场及其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通常来说,按照是否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流动控制方法可分为主动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鸣,张红萍,李冰绯,高永祥;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及其数学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王建省;非对称热渗流域多孔介质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李传亮;多孔介质的应力关系方程——答周大晨先生[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4 王建省,王晓纯;多孔介质的一种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J];工程力学;2002年01期

5 郝锦志,雷树业,王补宣,芦秋敏,马斌;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薄层效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铁良,张建鑫,黄流兴,王占江,张自录;气体和气溶胶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05年05期

7 杨骁;刘雪梅;;多孔介质平板通道发展传热的强迫对流及其热应力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李铎;宋雪琳;高志娟;代锋刚;李方红;;多孔介质中铁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卢德唐;张挺;杨佳庆;李道伦;孔祥言;;一种基于软硬数据的多孔介质重构方法[J];科学通报;2009年08期

10 庞占喜;刘慧卿;刘喜林;;多孔介质中气泡的生成机理及流动特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蕊娜;姜培学;赵陈儒;黄寓理;;流体在微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韦昌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含液多孔介质力学问题的边界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郁伯铭;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分形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峰;赵刚;张有为;刘正锋;李柯;王晓宏;;固体颗粒在逾渗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特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吴金随;尹尚先;;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内孔喉模型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用边界元法模拟含液多孔介质的等效力学行为[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建省;王晓纯;;具有流固热耦合影响的可变形多孔介质动态物质面分界特征[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徐鹏;邱淑霞;郁伯铭;;非饱和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渗流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刘宇卿;韩战;;多孔介质球体颗粒模型传热传质数值模拟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赛;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琪;悬浮微小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特性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陈仲山;多孔介质内热质弥散及湍流预混火焰特性的双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双良;对多孔介质中流体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若干流动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周雷;多孔介质失稳特性研究与化学—水力—力学耦合流形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孙灵辉;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郑仟;分形多孔介质中气体流动与扩散的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炜昀;非饱和弹性多孔介质中体波与表面波的传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世芳;嵌有类分形树状分叉网络的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流体渗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晟昊;孔隙尺度下多孔介质声传播的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田恩辉;多孔介质弹性动力学理论通解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晗;多孔介质流体流动中的仿蜂巢分形网络[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马涛;多孔介质导热性模拟试验及传热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吴金随;多孔介质里流动阻力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崔彩虹;双重分形多孔介质渗流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瑞川;多孔介质渗流、干燥特性的分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凯剑;多孔介质流动特征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9 宫丽丽;颗粒型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戴叶;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的耦合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6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386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