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残余应力分析方法比较:X射线衍射法与应力释放法

发布时间:2018-02-28 14:41

  本文关键词: 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 环芯法 出处:《实验力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残余应力分析方法主要有衍射法、应力释放法和声、光、磁等方法。其中,X射线衍射法与应力释放中的钻孔技术与理论最为成熟,应用最广。在应力均匀且数值较小时,两者可以给出相互接近的结果。然而当样品微小且微观结构复杂时,两者给出的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同一纯铜样品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并讨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对X射线衍射法与环芯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前者适用于晶体材料的无损检测,而后者更能反映当前应力水平。此外,对方法的选用需要考虑应力测试的目的。
[Abstract]:The methods of residual stress analysis mainly include diffraction method, stress release method and acoustic, optical and magnetic methods. The drilling technique and theory in X-ray diffraction and stress release are the most mature and widely used. They can give close results. However, when the sample is small and the microstructure is complex, the result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idual stres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ame pure copper sampl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above two methods. The applicability of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and ring core method is discussed: the former is suitable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rystal materials, and the latter is more able to reflect the current stress level. The purpose of stress measuremen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27202,1147215,51407176,51477167)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3CB934203)资助
【分类号】:O3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勇;;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双向等应力下孔边塑性变形对残余应力分析的影响[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2 杨伯源;;钻孔偏心下的应变释放系数及残余应力[J];实验力学;1990年03期

3 董浩存;一种测量金属管中残余应力的简易方法[J];物理测试;2003年03期

4 付学义;刘莉;;残余应力的危害及对策[J];包钢科技;2006年S1期

5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6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补充说明[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7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召开[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11期

8 ;第16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1轮通知[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1年06期

9 陶宝祺;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现状[J];力学进展;1982年03期

10 В.Т.Петущков,程屏芬;爆炸加工降低残余应力的机理[J];力学进展;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杰;张显程;;高温环境诱导的表面强化处理残余应力的释放[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常红;侯鑫茜;;光弹贴片法检测构件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吴华平;崔冲;李瑞超;张亦良;;焊接材料塑性阶段性质及残余应力测试[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高悦;陈明峰;梁宗敏;;残余应力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凯;王正道;丁克勤;;磁测残余应力研究进展[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冉启芳;吕克茂;;磁性法和超声法测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方法比较[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分册)[C];2007年

8 冯峰;宇慧平;韩长录;赵尔冰;;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残余应力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宝鸽;朱建国;谢惠民;戴相录;;基于钻孔云纹干涉法过盈配合试件残余应力的测量[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易;申峰;刘赵淼;常列珍;;等速旋转空心圆盘的力学特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慧;数字全息光弹无损检测残余应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龚强;冲击压痕变形与残余应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建海;电子封装残余应力及器件热失效的光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华;盲孔法测量非均匀残余应力时释放系数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高全超;残余应力对支架放置后血管的力学特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马碧涛;残余应力对压痕实验中压力—压痕深度曲线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闫福生;循环载荷下高副接触安定状态应力的数值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王玲;高强钢正反向加载力学性能测试与理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7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547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