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环型聚能装药侵彻靶板能力多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7 08:21

  本文选题:装药技术 切入点:环型聚能装药 出处:《高压物理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环型聚能装药结构参数与其侵彻靶板能力间的关系难以用精确的数学函数表达,因此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描述该关系的模型是有意义的。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得到各结构参数与侵彻靶板能力的灰色关联度;然后应用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粒子群优化、遗传算法等参数寻优算法的支持向量机(SVM)网络回归模型对灰色关联度进行预测,从而实现对环型聚能装药侵彻靶板能力的计算。结果表明,使用基于遗传算法参数寻优的SVM网络回归模型拟合精度最高,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正交试验中环型聚能装药结构参数与侵彻靶板能力间的关系。最后选用正交试验外的一组数据,应用LS-DYNA对该结构参数下的环型聚能装药侵彻靶板过程进行仿真,并将仿真试验数据与SVM网络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作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ng shaped charg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penetrating target ability to use mathematical function accurately, so using grey correlation theory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l is meaningful. Firstly, by using the grey correlation theory of analysis on the data of orthogonal test, the multi-objective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a single objective problem.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obtained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penetrating target ability; the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VM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 (SVM) to predict the grey relational network regression model, so as to realiz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harge penetration target of ring shaped the use of SVM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tic algorithm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of regression models based on the highest accuracy, the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the orthogonal test in shaped charge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and the penetrating target ability. The final selection of a set of data of orthogonal test of simulation parameters on th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ring shaped LS-DYNA charge penetrating the target process, and simulation test data and the SVM network models compared, verifi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分类号】:O385;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翔;徐翔云;孙桂娟;沈俊;杨建超;金栋梁;;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的效应实验[J];爆炸与冲击;2010年01期

2 邓云飞;张伟;曹宗胜;陈勇;;分段弹侵彻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3 杨建超;左新建;何翔;金栋梁;;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2年01期

4 康敬欣 ,李科杰 ,宋萍 ,黄祖光;小波包在硬目标侵彻仿真结果分析中的应用[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2年04期

5 梁斌,刘彤;侵彻混凝土经验公式的分析[J];兵工自动化;2003年03期

6 欧阳春,赵国志,杜中华,李文彬;弹丸垂直侵彻钢筋混凝土介质的工程解析模型[J];爆炸与冲击;2004年03期

7 杨冬梅,王晓鸣;反机场弹药斜侵彻多层介质靶的三维数值仿真[J];弹道学报;2004年03期

8 张德志,张向荣,林俊德,唐润棣;高强钢弹对花岗岩正侵彻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任波,王乘;并行冲击/侵彻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J];爆炸与冲击;2005年03期

10 王峰,王肖钧,胡秀章,刘文韬;卵形杆弹对铝靶的斜侵彻[J];爆炸与冲击;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桂娟;张庆明;王幸;刘瑞朝;黄家蓉;何翔;;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相关技术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海鹏;高世桥;梁新建;;一种基于空穴膨胀理论的侵彻混凝土修正模型[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楼建锋;;钨合金杆侵彻半无限厚铝合金靶的数值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武海军;黄风雷;王一楠;;高速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蒋建伟;门建兵;王树有;;混凝土侵彻数值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陈小伟;李小笠;陈裕泽;武海军;黄风雷;;刚性弹侵彻动力学中的第三无量纲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高进忠;舒鹏;;动能侵彻硬回收测量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杨大峰;刘国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抗弹侵彻计算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吕中杰;;弹体斜侵彻混凝土过程中的方向偏转[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杨大峰;刘国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抗弹侵彻计算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弹道明胶的冲击与侵彻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李艳;侵爆荷载作用下半无限岩土介质的力学性能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娟;长杆弹侵彻有限直径金属厚靶的理论与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钱飞;高速侵彻混凝土弹体的质量侵蚀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董玉财;管—杆伸出式侵彻体侵彻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宗宝;基于弹引系统动态特性的侵彻起爆控制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建波;长杆射弹对混凝土的侵彻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8 楼建锋;侵彻半无限厚靶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9 闪雨;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与运动轨迹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晓宁;高速弹体对混凝土侵彻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浩凯;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钢板—混凝土复合结构抗侵彻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毛磊;软介质回收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荔斌;坦克炮子母弹及其时间引信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晓鹏;某大口径滑膛炮多功能弹弹底触发引信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施廷杰;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甄明;有限空腔膨胀理论及约束混凝土抗侵彻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唐晓峰;打击建筑物的侵彻引信计层起爆策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美亚;硬目标侵彻引信模拟试验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赵恒;硬目标侵彻引信炸点测试方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先应;高速侵彻混凝土的局部响应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0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670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6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