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纳米流体液滴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发布时间:2018-05-27 15:42

  本文选题:纳米流体 + 介观尺度 ; 参考:《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采用在介观尺度下适用的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对考虑静电力作用的纳米流体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了在纳米颗粒带电量和浓度影响下纳米流体液滴接触角的变化.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定性相同的结果.
[Abstract]:The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 method was used to model the hydrostatic nano-fluid system, and the change of 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nano-fluid droplet was studi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rge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the qualitative same results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2175)
【分类号】:O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周晓锋;;球形纳米颗粒对纳米流体热传导率的加强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马坤全;刘静;;纳米流体研究的新动向[J];物理;2007年04期

3 林晓辉;张赤斌;马传浩;陈海全;蒋书运;;纳米流体在圆管中输运的两相流理论模型及黏度计算[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6期

4 胡松青;薛庆忠;徐文美;;考虑界面效应的纳米流体的热传导模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杨多兴;张毅;杨璐赫;;纳米流体注入过程中咸水层二氧化碳迁移数值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5期

6 彭小飞;俞小莉;夏立峰;钟勋;;低浓度纳米流体粘度变化规律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4期

7 李新芳;朱冬生;;封闭腔内纳米流体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J];低温与超导;2009年01期

8 胡丽琴;罗小平;;微细通道纳米与非纳米流体传热和压降对比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3年07期

9 杨波;王姣;刘军;;碳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5期

10 刘佰奇;刘捷;卢文强;倪明玖;;低温下纳通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理[J];科学通报;2012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今茂;易如娟;;纳米流体及其在冷却液中的应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波;杜垲;张小松;牛晓峰;;氨水—纳米炭黑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欢喜;武卫东;盛伟;刘辉;张华;;纳米流体制备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益伦;陈曦;;纳米流体增强防护结构[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沙丽丽;巨永林;唐鑫;;纳米流体在强化对流换热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四美;武卫东;武润宇;韩志明;;氧化锌纳米流体对氨水降膜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钱明;沈中华;陆健;倪晓武;李强;宣益民;;激光照射纳米流体形成散斑的数值模拟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吴恒安;王奉超;;纳米流体提高驱油效率的微力学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刘崇;李志刚;;纳米流体力学初探及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志阳;杨文建;聂雪丽;杨怀玉;;瞬态热丝法测量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涵薏;新型换热介质研制的领军者[N];上海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钦波;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Umer Farooq;纳米流动的边界层流的同论分析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姜勇越;多相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朝立;纳米流体几种典型流动传热问题的近似解析和数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5 冯钊赞;纳米流体及纳米表面的管内对流强化传热[D];浙江大学;2015年

6 江海峰;纳米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理论模型及其中高温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赵光普;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朱海涛;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及导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彭小飞;车用散热器中纳米流体高温传热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赵佳飞;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玲利;铝纳米流体集热工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长江;纳米流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辉;纳米流体导热及辐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管延祥;应用于热管的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孙通;纳米流体管内层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张国龙;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及数学模型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7 王瑶;纳米流体在储层岩芯表面的铺展及其驱油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王瑞星;Al_2O_3-H_2O纳米流体蓄冷运输箱内温度场特性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9 郭蘅;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布朗运动和冰点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10 曹远哲;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942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942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