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中溶质non-Fickian运移模型与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溶质运移 + LAF(linear-asymptotic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为了量化多孔介质中的非费克(non-Fickian)运移,将弥散度处理为随运移距离呈线性变化的函数,提出了数学模型LAF(linear-asymptotic function),并开展了不同条件下一维玻璃柱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了LAF模型与传统ADE(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尽管在水流满足达西定律范畴,采用将弥散度在小尺度实验中设定为定值的ADE模型,其拟合值与实验值仍存在一定差异,最大误差为1.57g/L;将弥散度处理为线性函数的LAF模型模拟精度有了较大提高,最大误差为0.62g/L,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均质有限柱溶质运移过程.上述结论是在均质介质中获得,对于非均质介质,情况更为复杂,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non-Fickian migration in porous media, the dispersion was treated as a function with linear variation of migration distance. A mathematical model LAF(linear-asymptotic function was proposed, and the solute transport experiments of one-dimensional glass column porous media were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accuracy of LAF model and traditional ADE(advection-dispersion equalization model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flow satisfies Darcy's law, the fitting value of the model is still different from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e dispersion degree is set as the fixed value in the small scale experiment. The maximum error is 1.57g / L, and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of the LAF model with dispersion as a linear func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maximum error is 0.62g / L, which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homogeneous finite column solute migration process.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in homogeneous medium, and the situa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for heterogeneous medium, and its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study.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45,41272251)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资助
【分类号】:O3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多孔介质的物理特征[J];固体力学学报;1983年02期
2 黄肇英;范建明;;多孔介质中的波——概念性回顾[J];石油物探译丛;1989年06期
3 李志权,赵俊宁;含吸附项多孔介质方程的注记[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4 司广树,姜培学,李勐;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换热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5 李大鸣,张红萍,李冰绯,高永祥;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及其数学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王建省;非对称热渗流域多孔介质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李传亮;多孔介质的应力关系方程——答周大晨先生[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8 王建省,王晓纯;多孔介质的一种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J];工程力学;2002年01期
9 郝锦志,雷树业,王补宣,芦秋敏,马斌;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薄层效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王铁良,张建鑫,黄流兴,王占江,张自录;气体和气溶胶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蕊娜;姜培学;赵陈儒;黄寓理;;流体在微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韦昌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含液多孔介质力学问题的边界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饶文涛;李本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郁伯铭;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分形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多孔介质的孔径分布和比面[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7 刘志峰;赵刚;张有为;刘正锋;李柯;王晓宏;;固体颗粒在逾渗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特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吴金随;尹尚先;;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内孔喉模型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用边界元法模拟含液多孔介质的等效力学行为[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建省;王晓纯;;具有流固热耦合影响的可变形多孔介质动态物质面分界特征[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相东;多孔介质干燥理论与应用并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3 饶文涛;新一代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赛;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欧阳小龙;多孔介质传热局部非热平衡效应的基础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李琪;悬浮微小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特性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代华明;多孔介质内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波多参数耦合时空演化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郑佳宜;硅藻土基调湿材料内热湿迁移过程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陈仲山;多孔介质内热质弥散及湍流预混火焰特性的双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培培;基于LBM的传输过程模拟及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8 胡洋;基于LBM的复杂边界和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9 吴迪;多孔介质若干多场耦合问题的基本解[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刘宏升;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超绝热发动机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重金属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模型与仿真[D];重庆大学;2012年
2 范雪晶;液体形态对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传递特性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戴振宇;部分填充多孔介质通道内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赵哲;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干燥过程模拟及试验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璐;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折褶滤芯数学模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雨晴;太阳能多孔介质空气吸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晟昊;孔隙尺度下多孔介质声传播的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周欣欢;均质流体及多孔介质温度分布的磁共振测量[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朱自浩;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汤凌越;多孔介质内油气混相与扩散特性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80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98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