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冲击波与液滴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2 20:35
【摘要】:为分析细水雾对舰船舱内爆炸强冲击波的耗散作用与机理,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二维空间内冲击波作用于液滴的模型,分析冲击波与液滴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过程中压力波以及液滴形态的变化。结论如下:高马赫数冲击波和低马赫数冲击波作用于液滴的破碎特性有两种较为典型的模式,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变化受冲击波速度影响较大;低马赫数冲击波作用时,绕射波延伸较近,环流衍生成的低压区面积较小,过程进行较为缓慢,高马赫数冲击波作用时则相反。液滴破碎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钝化变形阶段、"人"字形变形阶段、拉长阶段和破碎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液滴的变形至破碎相比冲击波的传播过程呈现明显滞后性,冲击波传播过程迅速,产生的气动力持续影响液滴的形态变化。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ssipa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fine water mist on the strong shock wave of explosion in ship cabin,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the action of shock wave on droplet in two-dimensional space, and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 and droplet was analyzed. The change of pressure wave and droplet morp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two typical modes for the fragmentation of droplets under the action of high Mach number shock wave and low Mach number shock wave. The changes of reflected wave and transmission wave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velocity of shock wave. Under the action of low Mach number shock wave, the diffracted wave extends closer, the area of low pressure area derived from the circulation is smaller, the process is slower, but the high Mach number shock wave action is opposite. The process of droplet breakag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passivation deformation stage, "human" zigzag deformation stage, elongating stage and crushing stage, each stage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the shock wave, the droplet's deformation to breakage shows obvious lag, the shock wave's propagation process is rapid, and the aerodynamic force produced continues to affect the droplet's shape change.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1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9211;51479204)
【分类号】:O3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海量;张成亮;李茂;胡年明;朱锡;;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作用下夹芯复合舱壁结构的毁伤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5年01期

2 姚熊亮;杨文山;初文华;张阿漫;;水中空气隔层衰减冲击波性能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3 刘谋斌;宗智;;水幕减爆防护技术数值仿真[J];应用科技;2010年09期

4 张旭红;王志华;赵隆茂;;铝蜂窝夹芯板受爆炸载荷时的动力响应[J];机械强度;2010年03期

5 王海燕;曹涛;周心权;谭国庆;谢建国;姜伟;;煤矿瓦斯爆炸冲击波衰减规律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6 徐定海;盖京波;王善;唐平;;防护模型在接触爆炸作用下的破坏[J];爆炸与冲击;2008年05期

7 樊自建;沈兆武;马宏昊;廖学燕;;空气隔层对水中冲击波衰减效果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8 侯海量;朱锡;梅志远;;舱内爆炸载荷及舱室板架结构的失效模式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7年02期

9 侯海量;朱锡;古美邦;;爆炸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失效模式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J];爆炸与冲击;2007年01期

10 岳中文;颜事龙;刘锋;;液体抛撒初期水雾运动速度的实验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凯;分层防护层对爆炸波的衰减和弥散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兵;侯海量;朱锡;;冲击波与液滴相互作用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13期

2 辛亚军;肖博;刘小蛮;程树良;李慧剑;;蜂窝铝夹芯板准静态局压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2017年03期

3 尹群;李舒;王珂;;冲击毁伤载荷作用下新型舰船舱壁结构型式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11期

4 仲强;侯海量;朱锡;李典;;陶瓷/液舱复合结构抗侵彻数值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7年03期

5 李典;侯海量;戴文喜;朱锡;李茂;陈长海;;爆炸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玻璃纤维夹芯复合结构毁伤特性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7年05期

6 徐维铮;吴卫国;;爆炸波高精度数值计算程序开发及应用[J];中国舰船研究;2017年03期

7 郑盼;李永清;朱锡;熊虎;;新型水面舰艇防护结构模型制作工艺及装舰可行性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17年03期

8 何翔;朱锡;李永清;郑盼;;复合抗弹结构设计及隔热性能验证[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09期

9 伍堂锐;叶青;柳伟;;煤岩体巷道壁面钻孔减震吸能性能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4期

10 程岩;程允科;;井下危险区域选择救援基地的重要原则[J];山西煤炭;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建宁;基于声学超透镜的光声显微成像亚波长分辨率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2 邹林池;空心球/Al微孔材料的压缩变形行为和吸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高光发;防护工程中若干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和机理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亮;朱锡;侯海量;陈长海;;近距空爆下复合抗爆舱壁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11期

2 侯海量;朱锡;李伟;;轻型陶瓷/金属复合装甲抗弹机理研究[J];兵工学报;2013年01期

3 陈长海;朱锡;侯海量;唐廷;梅志远;;近距空爆载荷作用下双层防爆舱壁结构抗爆性能仿真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李伟;朱锡;梅志远;侯海量;;战斗部舱内爆炸对舱室结构毁伤的实验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5 汪玉;华宏星;谌勇;杜俭业;杜志鹏;;舰艇抗冲瓦整体冲击隔离新概念及其机理研究[J];科技导报;2009年03期

6 王晓强;朱锡;梅志远;陈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层合厚板抗弹性能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9年01期

7 杨刚;韩旭;龙述尧;;应用SPH方法模拟近水面爆炸[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8 姚熊亮;于秀波;张阿漫;陈娟;;基于SPH方法的水下爆炸初始爆轰过程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08年02期

9 曲志明;周心权;王海燕;马洪亮;;瓦斯爆炸冲击波超压的衰减规律[J];煤炭学报;2008年04期

10 侯海量;朱锡;阚于龙;;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结构抗弹性能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志勇;彭晓峰;;振荡液滴内部流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2 刘志鹏;徐进良;;T型微流控芯片中的液滴形成[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3 崔洁;陈雪莉;王辅臣;龚欣;;撞击液滴形成的液膜边缘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的演变过程[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5 张谨奕;薄涵亮;孙玉良;王大中;;三维空间液滴运动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李大鸣;王志超;白玲;王笑;;液滴撞击孔口附近壁面运动过程的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7 E.Blaβ ,李素琴;气泡和液滴的生成和并合[J];力学进展;1990年04期

8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人的条件[J];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9 宋云超;宁智;孙春华;吕明;阎凯;付娟;;液滴撞击湿润壁面的运动形态及飞溅运动机制[J];力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蔡斌,李磊,王照林;液滴在气流中破碎的数值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武作兵;;液滴热毛细迁移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10 范国军;申峰;刘赵淼;;单个液滴碰撞水平流动液膜的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王志超;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霍元平;荷电液滴破碎机理及电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4 王兵兵;电场下液滴界面输运与传热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严启凡;流动聚焦液滴生成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7 毕菲菲;液滴撞击弯曲壁面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彬剑;T型微通道内液滴及气泡生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梁刚涛;液滴撞击液膜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振;微流控芯片中液滴操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保才;分离压作用下的非平整壁面上活性剂液滴铺展特性[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卢珍萍;固体表面上液滴外观形貌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苏倩;组合喷嘴雾化流场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6 赵玉;液滴撞击倾斜粗糙壁面的格子Boltzmann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肖丛杰;蒸发液滴三相接触线附近流动特性的可视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张雨树;液滴二次雾化破碎模式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王潇潇;单液滴撞击水平壁面的动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乔磊;液滴撞击壁面过程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2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32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