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基于PVT法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的流量测量

发布时间:2019-03-22 06:08
【摘要】:针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将常规通道的压力-体积-温度测量法(PVT法)应用于两相流流量测量研究。利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差压传感器采集上、下游位置的气液两相流流速信号、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然后根据PVT法测量原理实现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实验中采用的小通道内径为5.0 mm。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将PVT法应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流量测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两相流互相关流速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在6%以内,两相流液相流量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在10%以内。
[Abstract]:For the slug flow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small channel, the 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VT) method of conventional channel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flow rate of two-phase flow.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velocity signal, temperature signal and pressure signal are collected by photoelectric sensor, temperature sensor 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Then the flow rate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s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VT method. The small channel diameter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s 5.0 m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VT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lug flow in small-channel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cross-correlation velocity measurement of two-phase flow is less than 6%.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two-phase flow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10%.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573312)~~
【分类号】:TP212;O3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郝点;龙媛静;;水平气液两相流管道振动实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1年09期

2 周云龙;刘博;李书芳;;T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2年12期

3 朱云翔,郭日修;气液两相流理论与气幕降噪[J];力学与实践;1994年06期

4 郑铭,陈春云,袁寿其;气液两相瞬变流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5 苏新军,牛冬梅,林宗虎;气液两相流中错列管束上脉动升力的试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6 冀海峰,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气液两相流系统的小波软测量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1期

7 宋洪鹏,周屈兰,惠世恩,徐通模;液幕状气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浦兴国,浦世亮,袁镇福,岑可法;激光干涉气液两相流颗粒速度矢量测量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9 陈文义;姜楠;时剑;王振东;;子波分析提取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结构的相位平均波形[J];煤炭学报;2005年06期

10 陈鸥,杨献勇,徐光捷;气液两相流中液相局部速度测量实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立;赵实;王素华;;气液两相流压力波在弯管中的传播[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程文;村井一;木俊男;山本富士夫;;气液两相流不稳定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3 周云龙;徐驰;周红娟;;高阶统计量在气液两相流压力与压差信号对比分析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邓斌;蒋昌波;汤寒松;隆院男;王刚;;基于气液两相流的冲泻区水动力数值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5 郭盈;李永光;李崇详;陈亮;马立新;;误差反传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漩涡信号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张志强;董峰;许聪;;一种用于气液两相流测量的正弦电流激励源[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7 吴春亮;詹杰民;;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的离散气泡数值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张立伟;冀海峰;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小通道小流量气液两相流热式测量方法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池恒;金宁德;;气液两相流流型分形标度表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池恒;金宁德;;气液两相流流型分形标度表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锦芳;气液两相流在微小三通内的相分配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方立德;基于狭缝文丘里的气液两相流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龙军;基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磊;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许燕斌;基于电阻成像技术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李洪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型识别与演化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明平剑;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气液两相流数值方法及并行计算研究与软件开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杜运成;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气液两相流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9 庞力平;气液两相流联箱中流量分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10 马永乾;深水井筒气液两相流传热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湿天然气管道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压降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赵滨;高压高产气井油管气液两相流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粟紫葳;湿天然气管道积液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林,

本文编号:2445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445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