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基于最大能量释放率原理的裂纹扩展算法的改进

发布时间:2019-11-09 23:23
【摘要】:在基于最大能量释放率判据(Maximum energy release rate,MERR)的复合型裂纹扩展分析中,因需要对多个虚拟裂纹扩展方向进行试算和迭代运算,这会大大增加计算量,特别是为保证计算精度不得不选取很小的试算转角增量时,该问题会很突出。为此,提出分别基于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和最大周向应力判据(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MTS)的裂纹转角预测方法,以减小计算量或提高计算精度。推导相关计算公式和算法,利用FORTRAN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er design language,APDL)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基于ANSYS有限元环境下的裂纹扩展自动分析,并通过对带孔薄板的疲劳裂纹扩展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发现,FDM的预测误差小于MTS的预测误差。MTS预测的转角误差曲线与转角曲线的一阶导数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而FDM预测转角的误差曲线与转角曲线的二阶导数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根据MERR和MTS判据得到的K_(Ⅱ)值趋近于零,这与局部对称判据(Local symmetry,LS)一致,但MERR和LS判据的计算结果更接近。
【图文】:

示意图,转角,裂纹,裂纹扩展方向


导扑阌Ρ淠苁头怕适辈捎昧诵槟饬盐?扩展法(Virtualcrackextension,VCE)[7],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增量算法中,假定当前裂纹扩展步为第i步,当前的系统应变能为Vi,为预测下一个增量步的裂纹扩展方向i+1,首先给定一个较小的虚拟裂纹扩展长度增量Δa,然后试算在不同扩展方向k(k=1~n)时的能量释放率Gk,通过比较找出具有最大能量释放率的方向i+1就是第i+1增量步的实际裂纹扩展方向。Gk的计算由式(3)、(4)给出ikkVVGa=Δk=1~n(3){}+1max()ikkGG=

奇异元,裂尖,扩展方向


扩展方向预测方法MTS判据认为,裂纹将沿着与裂尖极坐标系下的最大周向应力σθθ相垂直的方向扩展。在裂尖极坐标系(r,θ)下,I、II型复合裂纹的周向应力为2III13coscossin2222KKrθθθθσθ=π(9)应力强度因子计算采用了位移外推法[9]24I1324II13(8(8212(1)(1)vvKΘvvuuKΘuuEΘνκL′′=′′′′=′′π=++))(10)式中,L是裂尖奇异单元的边长;u'和v'分别是节点在裂尖坐标系下x'和y'方向的位移,下标是节点编号(图2)。κ=3 4ν(平面应力),κ=(3 ν)/(1+ν)(平面应变),ν是材料的泊松比。图2裂尖奇异元与节点局部编号根据MTS判据,裂纹扩展方向(相对于当前裂纹方向的逆时针转角θ)由式(4)确定d0dσθθθ=(11)由式(9)和式(11)可以解得相对扩展角表达式[8-9]*II122IIII22arctan8nKKKKθ+=++(12)**i1in1θ++=+(13)与第2.1节相同,在得到预测扩展角i+1*后,在i+1*±Δ的范围内利用VCE法通过试算搜索具有最大应变能释放率的扩展方向i+1,,作为第i+1步的裂纹扩展方向。根据式(7)或式(12)利用VCE法得到的扩展方向i+1的计算精度会受到试算角增量dθ大小的影响,为此可采用迭代算法减小误差。即,将i+1作为新的“预测扩展角”,减小试算角区间Δ和试算角增量dθ,再次利用VCE法搜索扩展方向i+1,如此不断改进i+1的收敛精度,直至满足事先设定的收敛容差,并将最终得到的扩展方向i+1作为第i+1增量步的裂纹扩展方向进入下一步分析。3算例与分析利用FORTRAN语言与APDL语言[10]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基于ANSYS有限元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斌生,汤晓英,王正东,吴东棣;高温蠕变裂纹扩展参量Q~*(t)及其应用[J];材料工程;2003年10期

2 王水林,冯夏庭,葛修润;高阶流形方法模拟裂纹扩展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3 黄凯珠;黄明利;焦明若;唐春安;;三维表面裂纹扩展特征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4 鲍蕊;董彦民;张建宇;费斌军;;腐蚀条件下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及模型[J];航空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5 薛鸿祥;唐文勇;张圣坤;;近门槛区裂纹扩展曲面族的优化构建[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3期

6 李有堂;赵学才;郑双丽;;求解裂纹扩展参数的最简回归[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张敦福;李术才;;修正的拉应力裂纹扩展准则及裂隙水压对裂纹扩展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唐慧云;董羽蕙;苏利勋;;应用无网格法对单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3期

9 岳中文;杨仁树;杨立云;张耀辉;韩朋飞;;爆炸载荷下边界锐V型切口尖端裂纹扩展行为[J];工程爆破;2011年01期

10 焦婷;董登科;王志智;樊优优;;对拉压超载后裂纹扩展迟滞模型的改进[J];机械强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存法;;磁场对软磁铁介质内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姜燕;乐金朝;;沥青路面Ⅰ型裂纹扩展的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常亮明;;田湾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2#焊缝的假定裂纹扩展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瑞;陈章华;班怀国;;裂纹扩展的无网格有限元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绍伦;;关于裂纹扩展路径问题的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唐旭海;郑超;张建海;;多边形有限元法模拟裂纹扩展[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7 余天堂;李海杰;任青文;;裂纹扩展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8 刘文光;陈国平;;含裂纹平板的振动特性及裂纹扩展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9 祁涛;;管道内表面非中心裂纹扩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周磊;郭雅芳;;金属镁中沿晶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访;岩石破裂过程的扩展有限元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吴建国;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邱宝象;基于连续累积损伤的疲劳启裂和裂纹扩展的统一模型[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4 周绍青;工程断裂中的T应力及其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5 黄小光;腐蚀疲劳点蚀演化与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邓国坚;微尺度下疲劳小裂纹扩展特性的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慧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及管板开裂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8 温建锋;基于应变的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在蠕变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敦福;无网格GALERKIN方法及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安兵兵;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机理研究及材料设计[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荣颖;振动条件下玻璃材料裂纹扩展行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郭翠芳;非线性粘弹性体裂纹扩展速度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3 侍克献;超超临界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用钢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2009年

4 邓检良;非线性粘弹性裂纹扩展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模型[D];湘潭大学;2002年

5 张鼎;基于裂纹扩展的海洋结构物安全寿命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冲;飞机蒙皮裂纹扩展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绍云;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螺旋裂纹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冯坤;基于扩展有限元法与水平集法的结构裂纹扩展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明国;扩展有限元方法及在多孔陶瓷裂纹扩展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李卓;内聚力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在裂纹扩展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8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558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