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颗粒物质冲击损伤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30 06:12
【摘要】:在离散元(DEM)模拟过程中,颗粒物质的接触刚度对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而构成颗粒物质的材料本身存在大量的微观缺陷,由于在颗粒物质运动过程中反复冲击接触作用,必然导致颗粒物质内部微观缺陷的扩展和融合,使得颗粒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断劣化,具体表现为接触刚度不断降低,直至发生冲击破碎。如何在离散元模拟过程中考虑颗粒物质的冲击损伤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以Hertz弹性接触力学为基础,结合连续损伤理论,定义了颗粒物质冲击损伤变量,建立了颗粒物质冲击损伤演化方程,提出了冲击损伤累积确定方法。结果表明:较小的冲击速度可以导致颗粒物质产生损伤,损失累积弱化了颗粒物质的接触刚度,损伤累积可导致颗粒破碎,在离散元模拟过程中应考虑颗粒物质的损伤累积。
【图文】:

冲击损伤,概念模型,颗粒物质


旧泶?在大量的微观缺陷,在地质灾害快速运动过程中,岩块之间相互碰撞必然导致岩体内微观缺陷的萌生、扩展和融合,,使得岩块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断劣化,刚度不断降低,直至发生冲击破碎。而岩块的刚度退化与冲击破碎又将显著地影响地质灾害本身的运动和堆积,因此,在采用离散元模拟地质灾害运动时如何考虑颗粒物质的这些特性就非常重要。TAVARES等[13-16]在岩石的冲击损伤研究方面做了较多开创性工作,包括冲击损伤的定义、冲击损伤演化方程以及冲击损伤试验等,并提出了颗粒物质多次冲击损伤演化概念模型(如图1)。图1冲击损伤演化概念模型Fig.1Theimpactdamageevolutionmodel不同于ZHANG等的弹塑性接触模型,我们采用损伤理论方法来研究颗粒物质的冲击碰撞特性,将颗粒物质的非线性接触碰撞看成是颗粒物质的损伤演化过程。以Hertz接触力学为基础,结合连续损伤理论,定义了颗粒物质冲击损伤变量,构建了新的颗粒物质冲击损伤演化方程,提出颗粒物质冲击损伤累积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颗粒物质冲击损伤速度与冲击破碎判据,为进一步改进离散元模拟、提升离散元数值计算精度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1Hertz接触理论考虑如图2所示两个球体颗粒物质的弹性接触问题,根据Hertz理论,接触面是半径为a的圆形面,给出了两个颗粒材料在法向压力P作用下弹性接触问题的完备解[17]。图2Hertz接触问题Fig.2ContactproblemofHertz接触面上压力分布:p(r)=3P2πa21-r()a[]21/2(1)式中:p(r)为接触压应力;P为接触压力;a为接触半径;最大接触应力位于r=0处:pmax=3P2πa2(2)接触变形量δ与接触半径a之间有如下关系:a2=Rδ(3)式中:R为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1R=1R

接触问题,颗粒物质


帕?物质的非线性接触碰撞看成是颗粒物质的损伤演化过程。以Hertz接触力学为基础,结合连续损伤理论,定义了颗粒物质冲击损伤变量,构建了新的颗粒物质冲击损伤演化方程,提出颗粒物质冲击损伤累积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颗粒物质冲击损伤速度与冲击破碎判据,为进一步改进离散元模拟、提升离散元数值计算精度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1Hertz接触理论考虑如图2所示两个球体颗粒物质的弹性接触问题,根据Hertz理论,接触面是半径为a的圆形面,给出了两个颗粒材料在法向压力P作用下弹性接触问题的完备解[17]。图2Hertz接触问题Fig.2ContactproblemofHertz接触面上压力分布:p(r)=3P2πa21-r()a[]21/2(1)式中:p(r)为接触压应力;P为接触压力;a为接触半径;最大接触应力位于r=0处:pmax=3P2πa2(2)接触变形量δ与接触半径a之间有如下关系:a2=Rδ(3)式中:R为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1R=1R1+1R2R1、R2分别为两个颗粒的半径。接触压力与接触位移之间的关系为:P=43ER12δ32(4)式中:E为等效弹性模量。1E=1-ν21E1+1-ν22E2;E1、ν1、E2、ν2分别为两个颗粒体各自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2Tavares&King颗粒冲击损伤模型为了研究颗粒物质反复冲击碰撞过程中物理力学性质弱化机理与冲击破碎效应,Tavares&King(2002)、Tavares(2009)以连续损伤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结合球形颗粒物质在冲击荷载下的荷载-变形响应特性构建了颗粒物质冲击损伤理论模型。P=d0.53i莐δ32(5)式中:d为颗粒物质的直径,i莐为有效刚度。i莐=(1-D)k(6)式中:D为颗粒物质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美瑛;陆坤权;;奇异的颗粒物质[J];科学;2001年01期

2 厚美瑛 ,陆坤权;奇异的颗粒物质[J];新材料产业;2001年02期

3 胡林,龙为,张涛,杨平,须海江,杨昌顺,黄海云,隆正文;颗粒物质中压力随高度的变化规律[J];物理实验;2002年11期

4 鲍德松,张训生;颗粒物质与颗粒流[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5期

5 陆坤权,刘寄星;颗粒物质(上)[J];物理;2004年09期

6 周向玲,周鲁卫;力在堆积颗粒物质中的传递[J];大学物理;2005年07期

7 曲东升;胡林;张忠政;李霖渊;许锋;;颗粒物质中的沉降阻力[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孔维姝;胡林;吴宇;王伟明;;颗粒物质中的奇异现象[J];大学物理;2006年11期

9 孙其诚;王光谦;胡凯衡;;颗粒物质力学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10期

10 王等明;周又和;;颗粒物质局部变形的离散元模拟[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帆;缪国庆;;振动激励下颗粒物质中的环流[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2 缪国庆;魏荣爵;;振动激励下颗粒物质系统中的波动与输运[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黄锴;缪国庆;魏荣爵;;垂直激励下颗粒物质的质心动力学特性[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晓东;毕祥军;季顺迎;;颗粒物质由层流向紊流转变的环剪试验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王光谦;孙其诚;;颗粒物质研究及多尺度统计规律[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6 孙其诚;金峰;;颗粒物质中的多尺度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方中;;乾燥颗粒物质于平面无重力剪切运动下之固体-流体相变现象研究(英文)[A];2009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季顺迎;孙其诚;;颗粒物质的类固-液转变特性及相变图[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黄锴;缪国庆;张鹏;恽毅;魏荣爵;;垂直激励下颗粒物质涨落的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建国;孙其诚;金峰;;光弹法检测颗粒物质体系中的力链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互相作用的颗粒物质包装品及其制取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荣;振动流态化过程中颗粒运动机理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胡国琦;颗粒物质流动和静态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建国;颗粒物质局部化行为的细观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郑鹤鹏;类固态颗粒物质的声波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朱纪跃;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物质静动力学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刘启一;颗粒物质斜槽流动和双仓振动的动态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亚辉;颗粒物质中力传递和阻力标度关系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艳兵;水平摆振下颗粒物质分层行为的研究及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3 曲东升;颗粒物质中局域干扰对结构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齐艳丽;外动力激励下颗粒物质Maxwell's Demon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王伟明;颗粒物质中空洞现象的实验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6 李廴

本文编号:2567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567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