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热对流中的大尺度环流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3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名;;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大气科学;2007年05期
2 郑媛媛;姚晨;郝莹;张雪晨;;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J];气象;2011年07期
3 宋雯雯;唐钱奎;;2006-2015年成都市区域性暴雨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年01期
4 焦敏;李辑;王阳;王莹;黄岩;;2014年盛夏辽宁异常少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J];干旱气象;2018年05期
5 邹海波;单九生;吴珊珊;尹洁;;江西持续性暴雨的典型大尺度环流模型[J];暴雨灾害;2013年02期
6 孟亚里,刘景涛,王秋晨;1998年6~8月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0年03期
7 毛恒青,李月安,姚学祥,林建;1998年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栋;;引发川东暴雨的“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及西南涡发展的诊断验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3期
9 张荣华,曾庆存,张学洪;太平洋大尺度环流数值模拟——Ⅲ:季节变化[J];大气科学;1991年06期
10 晁淑懿,李月安;1998年与1954年夏季大尺度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荣花;王秀文;陈涛;张芳华;牛若芸;;2007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A];第四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关系[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王秀文;秦华锋;;淮河流域多雨期间大尺度环流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贾天山;张晓红;;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郑彬;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娄小芬;;2011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8 章国材;毕宝贵;鲍媛媛;廖要明;;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贾天山;张晓红;;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焦敏;李辑;;2014年盛夏辽宁异常少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邦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风场计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海坤;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玲;倾斜热对流中的大尺度环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宽;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研究与模式下边界条件估计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蒙安平;大尺度环流动力学方程组的算子性质及其低谱模式[D];兰州大学;2013年
4 钱晰;中国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异常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郝建涛;瑞利—伯纳德湍流热对流中的高阶流动结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6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59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