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倾斜热对流中的大尺度环流

发布时间:2020-03-23 07:37
【摘要】:大尺度环流广泛存在与大自然界中,如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本文主要对倾斜Rayleigh-Bénard湍流热对流系统中的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研究,实验装置是一个底面直径D和高H均是0.1 m即尺度比Γ=1的圆柱形对流槽,流体介质为水,系统中心温度T_0恒定为40~?C,普朗特数Pr≈4.38,温差控制在4≤?T≤20~?C即瑞利数为1.52×10~8?Ra?7.58×10~8,倾斜角范围为0~?≤β≤75~?。实验测量了系统的换热强度Nu与倾斜角和瑞利数的依赖关系,发现在没有倾斜角(β=0~?)时,系统的换热Nu随Ra满足0.3的指数标度率关系,当倾斜角增大时,系统的Nu下降并在β=15~?达到最小值,继续增大倾斜角Nu又开始上升,当β60~?,系统开始趋于层流化,大尺度环流平面的运动消失,Nu随着β的增大开始下降,且Nu数不再受Ra的影响。Rayleigh-Bénard湍流热对流系统大尺度环流平面的运动包括旋转运动和晃动运动,实验在系统中间平面边壁进行温度的测量,并对温度数据用正弦和余弦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系统大尺度环流的动力学参数,包括大尺度环流的旋转角θ_m、大尺度环流强度δ、晃动角α。通过分析中间平面温度的时间序列以及大尺度环流旋转角和晃动角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同样发现系统从湍流运动向层流运动转化的过程。此外我们还对大尺度环流的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β=0~?的实验条件,不同Ra下,大尺度环流平面的旋转角的概率密度分布满足同一高斯分布,旋转角速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不受Ra数的影响;大尺度环流平面的晃动角的概率分布则是近似对称的双峰分布,晃动角速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不受Ra的影响,对晃动角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发现大尺度环流的晃动运动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即存在一个晃动频率,且无量纲的晃动频率f H~2/ν与Ra存在一个4/9的指数标度率关系与GL理论相吻合。随着倾斜角β的增大,大尺度环流平面旋转角的概率分布仍然服从高斯分布,但高斯分布中的标准差与β有关,大尺度环流强度与倾斜角也存在依赖关系;而大尺度环流晃动角的概率分布随着倾斜角的增大由双峰分布向偏斜的单峰分布发展,同时晃动角的周期性逐渐减弱至消失。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3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名;;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大气科学;2007年05期

2 郑媛媛;姚晨;郝莹;张雪晨;;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J];气象;2011年07期

3 宋雯雯;唐钱奎;;2006-2015年成都市区域性暴雨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年01期

4 焦敏;李辑;王阳;王莹;黄岩;;2014年盛夏辽宁异常少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J];干旱气象;2018年05期

5 邹海波;单九生;吴珊珊;尹洁;;江西持续性暴雨的典型大尺度环流模型[J];暴雨灾害;2013年02期

6 孟亚里,刘景涛,王秋晨;1998年6~8月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0年03期

7 毛恒青,李月安,姚学祥,林建;1998年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栋;;引发川东暴雨的“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及西南涡发展的诊断验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3期

9 张荣华,曾庆存,张学洪;太平洋大尺度环流数值模拟——Ⅲ:季节变化[J];大气科学;1991年06期

10 晁淑懿,李月安;1998年与1954年夏季大尺度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荣花;王秀文;陈涛;张芳华;牛若芸;;2007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A];第四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关系[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王秀文;秦华锋;;淮河流域多雨期间大尺度环流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贾天山;张晓红;;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郑彬;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娄小芬;;2011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8 章国材;毕宝贵;鲍媛媛;廖要明;;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贾天山;张晓红;;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焦敏;李辑;;2014年盛夏辽宁异常少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邦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风场计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海坤;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玲;倾斜热对流中的大尺度环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宽;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研究与模式下边界条件估计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蒙安平;大尺度环流动力学方程组的算子性质及其低谱模式[D];兰州大学;2013年

4 钱晰;中国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异常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郝建涛;瑞利—伯纳德湍流热对流中的高阶流动结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6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596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