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式双翼布局低雷诺数气动特性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3 13:32
作为一种新型的气动布局形式,排式布局对低雷诺数流动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适用于柔性可充气飞行器,比如充气式飞机或是高空飞艇。但是,由于前、后翼之间强烈的气动干扰现象,目前对此类布局的气动特性认识还十分有限。为了充分理解这种布局的气动特点,在前期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值模拟工作,详细地研究了低雷诺数情况下翼型厚度、表面波纹状外形及后翼偏转角度等几何因素对此类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的迎角范围内,排式布局能通过前后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延缓或抑制机翼后缘处的流动分离,从而提高整体气动效率,因此排式布局在未来很适合应用于小型无人机或是飞艇等可充气式飞行器构型上。
【文章来源】:工程力学. 2019,3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风洞实验所用模型Fig.1Modelsusedinwindtunnelexperiment
全机模型三视图Fig.2Threeviewsoftheexperimentalmodel
基于NACA0030翼型改制的波纹状翼型Fig.3SketchofthewavyairfoilbasedonNACA0030airfoi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雷诺数下错列双圆柱气动干扰的机理研究[J]. 杜晓庆,王玉梁,赵燕,孙雅慧,代钦. 工程力学. 2018(09)
[2]一种基于充气气囊的垂尾抖振抑制新方法研究[J]. 张庆,叶正寅. 工程力学. 2014(12)
[3]排翼布局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J]. 华如豪,叶正寅. 实验力学. 2013(04)
[4]新型浮升一体化飞艇的总体性能和应用研究[J]. 李峰,叶正寅,高超. 工程力学. 2013(03)
[5]新型排翼式浮升一体化飞艇的布局设计和气动研究[J]. 李峰,叶正寅,高超. 计算物理. 2013(02)
[6]排式充气机翼的高效气动布局研究[J]. 华如豪,叶正寅.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2)
[7]充气式机翼的颤振特性分析[J]. 谢长川,王伟建,杨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07)
[8]基于响应面法的新型排翼式飞艇的气动优化设计[J]. 李峰,叶正寅,高超. 力学学报. 2011(06)
[9]机械蜻蜓悬停时的气动力实验研究[J]. 姚大鹏,申功炘,朱百六,郭鹏,陆远. 实验流体力学. 2011(01)
[10]充气机翼承载能力和气动特性分析[J]. 王伟,王华,贾清萍. 航空动力学报. 2010(10)
本文编号:3047671
【文章来源】:工程力学. 2019,3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风洞实验所用模型Fig.1Modelsusedinwindtunnelexperiment
全机模型三视图Fig.2Threeviewsoftheexperimentalmodel
基于NACA0030翼型改制的波纹状翼型Fig.3SketchofthewavyairfoilbasedonNACA0030airfoi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雷诺数下错列双圆柱气动干扰的机理研究[J]. 杜晓庆,王玉梁,赵燕,孙雅慧,代钦. 工程力学. 2018(09)
[2]一种基于充气气囊的垂尾抖振抑制新方法研究[J]. 张庆,叶正寅. 工程力学. 2014(12)
[3]排翼布局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J]. 华如豪,叶正寅. 实验力学. 2013(04)
[4]新型浮升一体化飞艇的总体性能和应用研究[J]. 李峰,叶正寅,高超. 工程力学. 2013(03)
[5]新型排翼式浮升一体化飞艇的布局设计和气动研究[J]. 李峰,叶正寅,高超. 计算物理. 2013(02)
[6]排式充气机翼的高效气动布局研究[J]. 华如豪,叶正寅.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2)
[7]充气式机翼的颤振特性分析[J]. 谢长川,王伟建,杨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07)
[8]基于响应面法的新型排翼式飞艇的气动优化设计[J]. 李峰,叶正寅,高超. 力学学报. 2011(06)
[9]机械蜻蜓悬停时的气动力实验研究[J]. 姚大鹏,申功炘,朱百六,郭鹏,陆远. 实验流体力学. 2011(01)
[10]充气机翼承载能力和气动特性分析[J]. 王伟,王华,贾清萍. 航空动力学报. 2010(10)
本文编号:3047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04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