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河道水动力特性和污染物掺混规律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4-29 03:35
水流交汇广泛存在于天然河流中,通过交汇口作为节点连接大小河流形成水系乃至河网。交汇河道不同于单一河道,其交汇口上游壅水下游回流,存在分离区、最大流速区、压缩区等,具有独特的水流特性和污染物输移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对交汇河道进行了分类,强调了交汇河道的水动力特性和污染物输移特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面分析评述了交汇口水动力特性和污染物输移规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讨论了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章来源】:人民珠江. 2019,40(03)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河道交汇的分类
2 河道交汇水动力特性的研究现状
2.1 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方面
2.1.1 支流斜接干流型交汇
2.1.2 “Y”型交汇
2.1.3 支流入汇弯曲干流型
2.2 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面
2.2.1 支流斜接干流型交汇河道
2.2.2 “Y”型交汇河道
3 交汇河道污染物掺混规律的研究现状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大涡模拟研究[J]. 魏文礼,张泽伟,邵世鹏,刘玉玲,戎贵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2)
[2]不同交汇角度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J]. 魏文礼,邵世鹏,刘玉玲. 应用力学学报. 2015(01)
[3]不同汇流比时支流入汇角对水面线的影响[J]. 王凯.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12)
[4]汾河入黄口水流特性与污染物扩散模拟[J]. 李娟,冯民权,刘淑文.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6)
[5]两江汇流口污染混合区变化规律分析[J]. 周富春,陈培帅,刘国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03)
[6]干支流汇合口水力特性的试验性研究[J]. 付中敏,谷祖鹏,郑惊涛,雷国平. 水运工程. 2013(04)
[7]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J]. 魏娟,李然,康鹏,刘盛赟. 水科学进展. 2012(06)
[8]水流交汇区的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J]. 刘盛赟,康鹏,李然,魏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2(04)
[9]平原河网十字型汊口出入流断面污染物浓度响应关系研究[J]. 韩龙喜,陆东,计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10]90°支流入汇区域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研究[J]. 刘同宦,郭炜,詹磊. 水科学进展. 2009(04)
硕士论文
[1]曲线交汇条件下弯道水流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 贾猛.河北工程大学 2016
[2]干支流交汇口水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杨泽一.重庆交通大学 2013
[3]重庆两江汇流流场及水质的数值模拟[D]. 刘雪兰.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6758
【文章来源】:人民珠江. 2019,40(03)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河道交汇的分类
2 河道交汇水动力特性的研究现状
2.1 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方面
2.1.1 支流斜接干流型交汇
2.1.2 “Y”型交汇
2.1.3 支流入汇弯曲干流型
2.2 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面
2.2.1 支流斜接干流型交汇河道
2.2.2 “Y”型交汇河道
3 交汇河道污染物掺混规律的研究现状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大涡模拟研究[J]. 魏文礼,张泽伟,邵世鹏,刘玉玲,戎贵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2)
[2]不同交汇角度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J]. 魏文礼,邵世鹏,刘玉玲. 应用力学学报. 2015(01)
[3]不同汇流比时支流入汇角对水面线的影响[J]. 王凯.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12)
[4]汾河入黄口水流特性与污染物扩散模拟[J]. 李娟,冯民权,刘淑文.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6)
[5]两江汇流口污染混合区变化规律分析[J]. 周富春,陈培帅,刘国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03)
[6]干支流汇合口水力特性的试验性研究[J]. 付中敏,谷祖鹏,郑惊涛,雷国平. 水运工程. 2013(04)
[7]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J]. 魏娟,李然,康鹏,刘盛赟. 水科学进展. 2012(06)
[8]水流交汇区的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J]. 刘盛赟,康鹏,李然,魏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2(04)
[9]平原河网十字型汊口出入流断面污染物浓度响应关系研究[J]. 韩龙喜,陆东,计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10]90°支流入汇区域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研究[J]. 刘同宦,郭炜,詹磊. 水科学进展. 2009(04)
硕士论文
[1]曲线交汇条件下弯道水流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 贾猛.河北工程大学 2016
[2]干支流交汇口水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杨泽一.重庆交通大学 2013
[3]重庆两江汇流流场及水质的数值模拟[D]. 刘雪兰.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6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16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