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源场干扰下飞行物气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1-05-11 22:13
出于飞行安全的目的,开展了强源场干扰下飞行物气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工作.建立了三维力学模型,采用验证过的数值方法求解其控制方程组,给出飞行物承受强源场干扰的流场演化,计算得出飞行物气动特性的实时变化.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强源场的干扰效应一方面依赖于飞行物受扰动前的巡航速度,另一方面受制于强源场演化状态.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9,4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力学建模
1.1 坐标系的选取
1.2 空气模型与强源场模型的建立
1.3 飞行物的几何建模
1.4 控制体的选取
2 控制方程与定解条件
3 数值求解
4 程序验证
5 结果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载光学平台平均流场气动光学效应研究[J]. 董航,张建柱,徐明. 光学学报. 2012(02)
[2]各种灾害医疗特点及其对医疗救援队人员、装备要求的研究(下)[J]. 郑静晨. 中国应急管理. 2009(05)
[3]空天技术发展与现代空气动力学——祝贺庄逢甘院士八十华诞[J]. 崔尔杰. 力学进展. 2005(02)
[4]弹体穿越平面激波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J]. 江娟,周伟江,马汉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4(01)
[5]统一分区加强解算法解物体穿越激波非定常流场[J]. 江娟,周伟江,马汉东. 宇航学报. 2003(04)
[6]运动物体与运动激波干扰流场特性数值研究[J]. 江娟,周伟江,马汉东. 计算力学学报. 2003(03)
[7]二维双楔外形穿越激波流场特性及其数值分析[J]. 江娟,周伟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2(03)
[8]雷电对飞行的影响[J]. 程小慷. 四川气象. 2002(01)
[9]非定常同向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实验和数值模拟[J]. 宗南,杨基明,潘建平,韩肇元.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2000(03)
[10]一种新型的用于激波折射、绕射和干扰研究的组合设备[J]. 杨基明,韩肇元,尹协振.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3(07)
博士论文
[1]大气层内拦截弹侧向喷流控制技术研究[D]. 徐敏.西北工业大学 2003
[2]复杂流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及湍流模型应用研究[D]. 肖志祥.西北工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的虚拟单元方法研究[D]. 胡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2]破片和冲击波复合作用下对导弹的毁伤[D]. 任丹萍.南京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219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9,4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力学建模
1.1 坐标系的选取
1.2 空气模型与强源场模型的建立
1.3 飞行物的几何建模
1.4 控制体的选取
2 控制方程与定解条件
3 数值求解
4 程序验证
5 结果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载光学平台平均流场气动光学效应研究[J]. 董航,张建柱,徐明. 光学学报. 2012(02)
[2]各种灾害医疗特点及其对医疗救援队人员、装备要求的研究(下)[J]. 郑静晨. 中国应急管理. 2009(05)
[3]空天技术发展与现代空气动力学——祝贺庄逢甘院士八十华诞[J]. 崔尔杰. 力学进展. 2005(02)
[4]弹体穿越平面激波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J]. 江娟,周伟江,马汉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4(01)
[5]统一分区加强解算法解物体穿越激波非定常流场[J]. 江娟,周伟江,马汉东. 宇航学报. 2003(04)
[6]运动物体与运动激波干扰流场特性数值研究[J]. 江娟,周伟江,马汉东. 计算力学学报. 2003(03)
[7]二维双楔外形穿越激波流场特性及其数值分析[J]. 江娟,周伟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2(03)
[8]雷电对飞行的影响[J]. 程小慷. 四川气象. 2002(01)
[9]非定常同向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实验和数值模拟[J]. 宗南,杨基明,潘建平,韩肇元.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2000(03)
[10]一种新型的用于激波折射、绕射和干扰研究的组合设备[J]. 杨基明,韩肇元,尹协振.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3(07)
博士论文
[1]大气层内拦截弹侧向喷流控制技术研究[D]. 徐敏.西北工业大学 2003
[2]复杂流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及湍流模型应用研究[D]. 肖志祥.西北工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的虚拟单元方法研究[D]. 胡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2]破片和冲击波复合作用下对导弹的毁伤[D]. 任丹萍.南京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2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18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