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IX开源程序下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1-07-18 19:54
基于MFIX开源程序建立了三维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利用MFIX-离散单元法(DEM)模型对源程序进行不同曳力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颗粒在三维喷动床内的流动特性,同时结合实验对喷动床内0.2~2.0 s内的颗粒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似度较高,Gidaspow模型床高与实验结果较接近,但该模型床高波动范围较大,而Syamlal-O’Brien模型相对较为接近实验结果;2种曳力模型下model B比model A的死区范围小,采用model B流动性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床高会出现一个极值点,在此点前后床高波动较大, model B的床高极值点比model A的高,且Syamlal-O’Brien模型比Gidaspow模型出现床高极值的时间点往后推移。
【文章来源】:动力工程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0.2~2 s颗粒流化过程序列图
在不同曳力模型下的model A和 model B中,对流化床在0.2~2 s内的颗粒流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Gidaspow模型和Syamlal-O"Brien模型,得出速度v=30 m/s时不同模型的流化过程结果。表1 数值模拟计算参数Tab.1 Numerical simulation parameters 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 颗粒形状 规则球形 气体密度/(kg·m-3) 1.205 颗粒直径dp/m 0.007 气体黏度/(kg·m-1·s-1) 1.8×10-5 颗粒弹性系数K/(N·m-1) 200 空气进口速度/(m·s-1) 30 恢复系数e 0.9 床体长×宽×高/(mm×mm×mm) 150×16×900 颗粒数目N 950 喷口长×宽/(mm×mm) 10×16 颗粒密度/(kg·m-3) 1 300 网格数 4 800 摩擦因数 0.1 初始床高/m 0.2 时间步长 1×10-5
不同时刻平均床高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进气方式的流化床内颗粒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J]. 李斌,滕昭钰,张尚彬,王佑天,巴星原,刘哲. 动力工程学报. 2019(02)
[2]流化床炉内颗粒混合的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J]. 李斌,纪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0)
硕士论文
[1]双支腿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磨损机理研究[D]. 刘甜.华北电力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90256
【文章来源】:动力工程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0.2~2 s颗粒流化过程序列图
在不同曳力模型下的model A和 model B中,对流化床在0.2~2 s内的颗粒流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Gidaspow模型和Syamlal-O"Brien模型,得出速度v=30 m/s时不同模型的流化过程结果。表1 数值模拟计算参数Tab.1 Numerical simulation parameters 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 颗粒形状 规则球形 气体密度/(kg·m-3) 1.205 颗粒直径dp/m 0.007 气体黏度/(kg·m-1·s-1) 1.8×10-5 颗粒弹性系数K/(N·m-1) 200 空气进口速度/(m·s-1) 30 恢复系数e 0.9 床体长×宽×高/(mm×mm×mm) 150×16×900 颗粒数目N 950 喷口长×宽/(mm×mm) 10×16 颗粒密度/(kg·m-3) 1 300 网格数 4 800 摩擦因数 0.1 初始床高/m 0.2 时间步长 1×10-5
不同时刻平均床高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进气方式的流化床内颗粒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J]. 李斌,滕昭钰,张尚彬,王佑天,巴星原,刘哲. 动力工程学报. 2019(02)
[2]流化床炉内颗粒混合的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J]. 李斌,纪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0)
硕士论文
[1]双支腿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磨损机理研究[D]. 刘甜.华北电力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90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29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