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仿羽毛结构抑制边界层转捩的初步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12 06:27
通过观察,发现存在展向流动时鸟类柔性的羽毛侧缘会卷起,这对展向流动起到了额外的阻碍作用,即流向和展向的阻力特征是不同的。为了研究羽毛表面的这种各向异性阻力特征对边界层转捩流动的影响,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一种唯象力学模型来刻画表面的各向异性。然后,运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模型对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自由来流马赫数为0.2,基于入口处边界层排移厚度的雷诺数为732。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抑制展向流动的作用下,平板边界层转捩明显推迟,不同的参数下至少可以推迟一倍以上距离。即使在流动进入湍流状态后,壁面的摩擦阻力系数也大大降低,维持在与层流摩擦系数相当的水平。转捩位置的推迟和湍流区摩擦阻力的降低都有利于降低平板的阻力。如果考虑卷起的羽毛侧缘对流向流动带来额外阻力,这会使得转捩提前,减阻的效果降低。此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鸟类飞行的部分奥秘,另一方面也为边界层被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展向脉动在模型作用下的衰减特征
图3所示为无量纲的边界层速度分布。在入口x=0处,速度分布是典型的层流剖面,而在x=300处,速度分布已经演化为典型的湍流剖面。这说明使用的数值方法和计算设置可以反映层流到湍流转捩的过程。壁面摩擦系数Cf的定义为:
平板边界层从层流到湍流的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典型的大尺度相干结构。利用Q准则,图5呈现了转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涡结构,用距离壁面的高度进行了着色。为了更好地显示效果,展向通过复制延伸了一倍。可以看到转捩开始后先是形成Λ涡,然后是Λ涡演化成发卡涡,进而生成环状涡,并最终发展成环状涡链结构。对典型涡系结构的清晰捕捉也体现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图5 转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涡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压缩湍流边界层燃烧减阻研究综述[J]. 刘宏鹏,高振勋,蒋崇文,李椿萱.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3)
[2]不可压壁湍流中基本相干结构[J]. 杨强,袁先旭,陈坚强,涂国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1)
[3]横向矩形微槽对高超边界层失稳的控制作用[J]. 郭启龙,涂国华,陈坚强,袁先旭,万兵兵.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1)
[4]不同形状粗糙元在诱导超声速边界层转捩中的应用[J]. 周云龙,刘伟,吴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8(06)
[5]鸟类飞行空气动力学对人类飞行的启示[J]. 屈秋林,王晋军. 物理. 2016(10)
[6]壁湍流相干结构和减阻控制机理[J]. 许春晓. 力学进展. 2015(00)
[7]展向离散抽吸法控制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J]. 郭辉,李小宝,王海文,冯玉龙. 实验流体力学. 2014(06)
[8]不可压平板边界层转捩机理[J]. 李宁,罗纪生. 航空动力学报. 2013(04)
[9]多目标自然层流翼型反设计方法[J]. 邓磊,乔志德,熊俊涛,杨旭东. 航空学报. 2010(07)
[10]Drag Reduction in a Swimming Humboldt Penguin, Spheniscus Humboldti, when the Boundary Layer is Turbulent[J]. Alex R.Parfitt,Julian F.V. Vincent. 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 2005(02)
博士论文
[1]基于边界层转捩直接数值模拟的湍流生成与维持机理研究[D]. 王义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2]边界层转捩过程的涡系结构和转捩机理研究[D]. 陈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3]不可压缩平板边界层从层流突变为湍流的机理及湍流特性[D]. 唐洪涛.天津大学 2007
[4]超音速平板边界层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机理及湍流特性[D]. 黄章峰.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37777
【文章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展向脉动在模型作用下的衰减特征
图3所示为无量纲的边界层速度分布。在入口x=0处,速度分布是典型的层流剖面,而在x=300处,速度分布已经演化为典型的湍流剖面。这说明使用的数值方法和计算设置可以反映层流到湍流转捩的过程。壁面摩擦系数Cf的定义为:
平板边界层从层流到湍流的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典型的大尺度相干结构。利用Q准则,图5呈现了转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涡结构,用距离壁面的高度进行了着色。为了更好地显示效果,展向通过复制延伸了一倍。可以看到转捩开始后先是形成Λ涡,然后是Λ涡演化成发卡涡,进而生成环状涡,并最终发展成环状涡链结构。对典型涡系结构的清晰捕捉也体现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图5 转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涡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压缩湍流边界层燃烧减阻研究综述[J]. 刘宏鹏,高振勋,蒋崇文,李椿萱.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3)
[2]不可压壁湍流中基本相干结构[J]. 杨强,袁先旭,陈坚强,涂国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1)
[3]横向矩形微槽对高超边界层失稳的控制作用[J]. 郭启龙,涂国华,陈坚强,袁先旭,万兵兵.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1)
[4]不同形状粗糙元在诱导超声速边界层转捩中的应用[J]. 周云龙,刘伟,吴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8(06)
[5]鸟类飞行空气动力学对人类飞行的启示[J]. 屈秋林,王晋军. 物理. 2016(10)
[6]壁湍流相干结构和减阻控制机理[J]. 许春晓. 力学进展. 2015(00)
[7]展向离散抽吸法控制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J]. 郭辉,李小宝,王海文,冯玉龙. 实验流体力学. 2014(06)
[8]不可压平板边界层转捩机理[J]. 李宁,罗纪生. 航空动力学报. 2013(04)
[9]多目标自然层流翼型反设计方法[J]. 邓磊,乔志德,熊俊涛,杨旭东. 航空学报. 2010(07)
[10]Drag Reduction in a Swimming Humboldt Penguin, Spheniscus Humboldti, when the Boundary Layer is Turbulent[J]. Alex R.Parfitt,Julian F.V. Vincent. 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 2005(02)
博士论文
[1]基于边界层转捩直接数值模拟的湍流生成与维持机理研究[D]. 王义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2]边界层转捩过程的涡系结构和转捩机理研究[D]. 陈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3]不可压缩平板边界层从层流突变为湍流的机理及湍流特性[D]. 唐洪涛.天津大学 2007
[4]超音速平板边界层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机理及湍流特性[D]. 黄章峰.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3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33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