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力学课程综合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20 05:29
基础力学课程在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法、开展针对专题的研究型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能力、不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等途径来探索并进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3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针对专题的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动手动脑的趣味力学实验,探寻其中所蕴含的力学机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锻炼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整合能力。二是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如模拟汽车碰撞现象、模拟人体关节运动机理、模拟结构受力变形现象等。视觉化和形象化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做到知识拓展、理论结合实际。三是实地考察学习,对设备或实物现场观摩研究,动手操作做实验,达成深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图2,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对工程结构模型观摩学习,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制作,验证或实现自己的新想法,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比如大学生力学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这些资源是学生课外学习研究、开阔眼界、拓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们对知识应用、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四、优化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施有效的、更加灵活的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方式,对教和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不仅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程度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精力投入转变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考核的方式。目前,笔者在结构力学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如图3。一是采取多样化、累计式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的累计式成绩和课内考试成绩两项综评得到。比如平时累计式成绩占比60%、课内考试成绩占比40%的计算方式。其中平时成绩构成包括作业、实验、课程小论文(心得体会)、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等成绩。此外,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鼓励参与课外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实践。教师在学习效果评定时,尝试考虑学生课外参加的学科竞赛、创新创意项目等活动的成果展示,鼓励并给以适当的加分。客观公正的成绩评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以上各种学习表现作详细记录和全面整理,并设计详细可靠的评分细则。二是改革课内考核试题设计和命题方式,除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和分析计算判断的能力,还要巧妙设计一些题目,联系实际工程或生活,能反映创意思维、建模能力,答案灵活开放,把考试变成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但毕竟课内考试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对学习结果的考核,如何兼顾知识习得和能力体现,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五、结语
本文编号:3352907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3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针对专题的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动手动脑的趣味力学实验,探寻其中所蕴含的力学机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锻炼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整合能力。二是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如模拟汽车碰撞现象、模拟人体关节运动机理、模拟结构受力变形现象等。视觉化和形象化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做到知识拓展、理论结合实际。三是实地考察学习,对设备或实物现场观摩研究,动手操作做实验,达成深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图2,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对工程结构模型观摩学习,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制作,验证或实现自己的新想法,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比如大学生力学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这些资源是学生课外学习研究、开阔眼界、拓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们对知识应用、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四、优化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施有效的、更加灵活的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方式,对教和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不仅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程度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精力投入转变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考核的方式。目前,笔者在结构力学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如图3。一是采取多样化、累计式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的累计式成绩和课内考试成绩两项综评得到。比如平时累计式成绩占比60%、课内考试成绩占比40%的计算方式。其中平时成绩构成包括作业、实验、课程小论文(心得体会)、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等成绩。此外,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鼓励参与课外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实践。教师在学习效果评定时,尝试考虑学生课外参加的学科竞赛、创新创意项目等活动的成果展示,鼓励并给以适当的加分。客观公正的成绩评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以上各种学习表现作详细记录和全面整理,并设计详细可靠的评分细则。二是改革课内考核试题设计和命题方式,除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和分析计算判断的能力,还要巧妙设计一些题目,联系实际工程或生活,能反映创意思维、建模能力,答案灵活开放,把考试变成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但毕竟课内考试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对学习结果的考核,如何兼顾知识习得和能力体现,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五、结语
本文编号:3352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35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