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气泡群自组装行为及其对气泡生成的反馈效应
发布时间:2021-08-26 18:58
台阶式微通道乳化装置因易于高通量生产均一性的气泡及液滴而受到关注.本文利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台阶式并行微通道装置空腔内的气泡群复杂行为及其对气泡生成的反馈效应.实验设计的操作变量为气液相进出口位置、气相流速和液相流速.在实验操作范围内,共发现了气泡的单管生成模式和多管生成模式.研究了空腔内气泡群复杂行为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趋势.发现在受限空间内,气泡在水平面内发生挤压堵塞能够自组装成具有特定几何特点的二维晶格,分别为有序的行三角晶格、有序的竖三角晶格和无序的三角晶格.晶格结构与气相压力密切相关;同时,气泡界面能量随着气相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运用介尺度、能量和活化等概念分析了气泡群复杂行为对气泡生成方式的影响,充分阐释了受限空间内气泡群的介尺度效应.以变异系数CV来表示气泡的均匀性特征,考察了气泡晶格自组装行为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泡的自组装路径由气泡尺寸及其分布决定,有序的三角晶格变异系数小于5%,无序的三角晶格变异系数大于5%.
【文章来源】:力学学报. 2020,52(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实验流程图
本实验采用的微通道由两块大小相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平板组成,其中下板使用精密铣床加工出通道及台阶结构,上下板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图2为装置结构示意图,分为气相缓冲腔、微通道、台阶结构、气泡收集腔、气液进出口共5个部分.气相缓冲区设置斜边的目的是优化气相分配,当气相入口为尖端口时,可以有效防止气相缓冲区内出现死区.其中微通道宽0.6 mm,深0.4 mm,间隔3.0 mm,共10条通道;台阶宽1.2 mm,深2.0 mm;气体缓冲区深度为1 mm;气泡收集区深度为2 mm;气液进口均为1.2 mm.微通道装置组装完成后的实物为图2(d).根据气相进样位置以及气液相相对方向,本装置共有4种进样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每种进样方式,需要保留一个气相入口并使用止水夹夹住另一个气相入口,以防漏气.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漏液等现象.本文对4种进样方式分别进行实验采集数据,通过比较进行分析.
根据气相进样位置以及气液相相对方向,本装置共有4种进样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每种进样方式,需要保留一个气相入口并使用止水夹夹住另一个气相入口,以防漏气.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漏液等现象.本文对4种进样方式分别进行实验采集数据,通过比较进行分析.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胶体晶体自组装常用方法的研究进展[J]. 苏扬,余晓畅,孙梓翔,谢洪洋,高麒淦,虞益挺.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9)
[2]基于PIV技术分析颗粒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行为[J]. 高天达,孙姣,范赢,陈文义,轩瑞祥. 力学学报. 2019(01)
[3]滴状模式下液桥形成及断裂的电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J]. 霍元平,王军锋,左子文,刘海龙. 力学学报. 2019(02)
[4]T型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机制及影响因素[J]. 韩宇,刘志军,王云峰,罗尧,刘凤霞,王晓娟,魏炜,许晓飞. 力学学报. 2019(02)
[5]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J]. 赵绍磊,王灵宇,吴送姑.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8(03)
[6]微流控技术制备聚酰胺微胶囊的工艺研究[J]. 王彦,王靖涛.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8(06)
[7]一种力–电协同驱动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J]. 王兆伟,武晓刚,陈魁俊,薛雅楠,王宁宁,赵腾,于纬伦,王艳芹,陈维毅. 力学学报. 2018(01)
[8]捕捉微通道内Taylor流特性的一种渐变网格划分方法(英文)[J]. 李根浩,袁希钢,宋文琦.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6(05)
[9]微通道中液-液萃取传质特性的研究[J]. 李韡,张昱,孟昊,冯子洋,张金利.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3(04)
[10]气-液微反应技术:研究现状与挑战(英文)[J]. 陈光文,乐军,袁权.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8(05)
本文编号:3364790
【文章来源】:力学学报. 2020,52(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实验流程图
本实验采用的微通道由两块大小相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平板组成,其中下板使用精密铣床加工出通道及台阶结构,上下板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图2为装置结构示意图,分为气相缓冲腔、微通道、台阶结构、气泡收集腔、气液进出口共5个部分.气相缓冲区设置斜边的目的是优化气相分配,当气相入口为尖端口时,可以有效防止气相缓冲区内出现死区.其中微通道宽0.6 mm,深0.4 mm,间隔3.0 mm,共10条通道;台阶宽1.2 mm,深2.0 mm;气体缓冲区深度为1 mm;气泡收集区深度为2 mm;气液进口均为1.2 mm.微通道装置组装完成后的实物为图2(d).根据气相进样位置以及气液相相对方向,本装置共有4种进样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每种进样方式,需要保留一个气相入口并使用止水夹夹住另一个气相入口,以防漏气.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漏液等现象.本文对4种进样方式分别进行实验采集数据,通过比较进行分析.
根据气相进样位置以及气液相相对方向,本装置共有4种进样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每种进样方式,需要保留一个气相入口并使用止水夹夹住另一个气相入口,以防漏气.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漏液等现象.本文对4种进样方式分别进行实验采集数据,通过比较进行分析.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胶体晶体自组装常用方法的研究进展[J]. 苏扬,余晓畅,孙梓翔,谢洪洋,高麒淦,虞益挺.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9)
[2]基于PIV技术分析颗粒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行为[J]. 高天达,孙姣,范赢,陈文义,轩瑞祥. 力学学报. 2019(01)
[3]滴状模式下液桥形成及断裂的电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J]. 霍元平,王军锋,左子文,刘海龙. 力学学报. 2019(02)
[4]T型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机制及影响因素[J]. 韩宇,刘志军,王云峰,罗尧,刘凤霞,王晓娟,魏炜,许晓飞. 力学学报. 2019(02)
[5]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J]. 赵绍磊,王灵宇,吴送姑.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8(03)
[6]微流控技术制备聚酰胺微胶囊的工艺研究[J]. 王彦,王靖涛.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8(06)
[7]一种力–电协同驱动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J]. 王兆伟,武晓刚,陈魁俊,薛雅楠,王宁宁,赵腾,于纬伦,王艳芹,陈维毅. 力学学报. 2018(01)
[8]捕捉微通道内Taylor流特性的一种渐变网格划分方法(英文)[J]. 李根浩,袁希钢,宋文琦.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6(05)
[9]微通道中液-液萃取传质特性的研究[J]. 李韡,张昱,孟昊,冯子洋,张金利.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3(04)
[10]气-液微反应技术:研究现状与挑战(英文)[J]. 陈光文,乐军,袁权.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8(05)
本文编号:3364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36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