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与SSG/LRR-ω两种湍流模型的CHN-T1标模计算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2 18:06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对第一届AeCW-1研讨会上要求的所有工况进行了计算,着重研究S-A湍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在CHN-T1标模上的表现,评估两种湍流模型的网格收敛性,对抖振特性的模拟能力以及对雷诺数的敏感性。根据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两种湍流模型都能趋向于网格收敛,雷诺应力模型的网格收敛更快。在较大迎角的工况,两种湍流模型对机翼上激波诱导的分离流有较大的差别。CHN-T1标模的尾撑,改变了飞机平尾的压力分布,并且在飞机机尾上产生复杂的三维分离流动,对俯仰力矩系数的准确计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考虑静气弹效应,两种湍流模型计算的力矩系数比不考虑静气弹效应更大,雷诺应力模型的偏差更大。在高雷诺数工况,两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趋于一致。
【文章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3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case1上中等网格和细网格在机翼机身结合处附近的表面网格分布Fig.1Illustrationofthegriddistributiononmediummesh(left)
图4展示了使用S-A和RSM模型计算得到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分布。组委会提供的非结构网格,基于的几何模型是对尾撑进行了截断处理的模图2在Config1上使用密网格计算2°状态下的收敛历程Fig.2Convergencehistoryofthecomputationusingfinemeshat2°onConfig1图34°工况下RSM在Config2上的力系数随迭代步数变化Fig.3Forcecoefficientvarieswithiterationstepscomputedby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4°图4Config2上0°工况下S-A和RSM计算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图Fig.4Surfaceskin-frictionlinescomputedbyS-Aand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0°型,在尾撑下游的流动出现大分离。S-A模型计算的分离涡是一个稳定的大涡。而RSM解析出更复杂的旋涡结构,进行非定常地脱落,导致计算难以收敛,力系数出现小幅震荡。3结果分析3.1网格收敛性研究表3是采用RSM模型和S-A模型对Config1做的网格收敛性研究,参考了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和文献[29]中的基于104亿网格的RANS计算结果。计算表明,在密网格上仍未达到网格收敛,收敛趋势比较明确,通过外插到网格尺度为0的值也在表中列出。S-A模型和RSM模型具有相似的网格收敛过程,但R
图4展示了使用S-A和RSM模型计算得到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分布。组委会提供的非结构网格,基于的几何模型是对尾撑进行了截断处理的模图2在Config1上使用密网格计算2°状态下的收敛历程Fig.2Convergencehistoryofthecomputationusingfinemeshat2°onConfig1图34°工况下RSM在Config2上的力系数随迭代步数变化Fig.3Forcecoefficientvarieswithiterationstepscomputedby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4°图4Config2上0°工况下S-A和RSM计算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图Fig.4Surfaceskin-frictionlinescomputedbyS-Aand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0°型,在尾撑下游的流动出现大分离。S-A模型计算的分离涡是一个稳定的大涡。而RSM解析出更复杂的旋涡结构,进行非定常地脱落,导致计算难以收敛,力系数出现小幅震荡。3结果分析3.1网格收敛性研究表3是采用RSM模型和S-A模型对Config1做的网格收敛性研究,参考了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和文献[29]中的基于104亿网格的RANS计算结果。计算表明,在密网格上仍未达到网格收敛,收敛趋势比较明确,通过外插到网格尺度为0的值也在表中列出。S-A模型和RSM模型具有相似的网格收敛过程,但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的CHN-T1标模气动特性预测[J]. 张耀冰,唐静,陈江涛,邓有奇.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2]采用TRIP3.0模拟CHN-T1模型气动特性[J]. 李伟,王运涛,洪俊武,孟德虹,李桦.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3]基于HyperFLOW平台的客机标模CHN-T1气动性能预测及可信度研究[J]. 王年华,常兴华,赵钟,马戎,张来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4]CHN-T1标模2.4米风洞气动特性试验研究[J]. 李强,刘大伟,许新,陈德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5]单通道客机气动标模CHN-T1设计[J]. 余永刚,周铸,黄江涛,牟斌,黄勇,王运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8(03)
[6]雷诺应力模型的初步应用[J]. 董义道,王东方,王光学,邓小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6(04)
[7]微分雷诺应力模型在激波分离流中的应用[J]. 聂胜阳,高正红,黄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1)
[8]EARSM和DRSM在亚音速旋涡流动中的应用[J]. 聂胜阳,高正红,黄江涛. 应用力学学报. 2011(06)
本文编号:3491412
【文章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3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case1上中等网格和细网格在机翼机身结合处附近的表面网格分布Fig.1Illustrationofthegriddistributiononmediummesh(left)
图4展示了使用S-A和RSM模型计算得到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分布。组委会提供的非结构网格,基于的几何模型是对尾撑进行了截断处理的模图2在Config1上使用密网格计算2°状态下的收敛历程Fig.2Convergencehistoryofthecomputationusingfinemeshat2°onConfig1图34°工况下RSM在Config2上的力系数随迭代步数变化Fig.3Forcecoefficientvarieswithiterationstepscomputedby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4°图4Config2上0°工况下S-A和RSM计算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图Fig.4Surfaceskin-frictionlinescomputedbyS-Aand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0°型,在尾撑下游的流动出现大分离。S-A模型计算的分离涡是一个稳定的大涡。而RSM解析出更复杂的旋涡结构,进行非定常地脱落,导致计算难以收敛,力系数出现小幅震荡。3结果分析3.1网格收敛性研究表3是采用RSM模型和S-A模型对Config1做的网格收敛性研究,参考了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和文献[29]中的基于104亿网格的RANS计算结果。计算表明,在密网格上仍未达到网格收敛,收敛趋势比较明确,通过外插到网格尺度为0的值也在表中列出。S-A模型和RSM模型具有相似的网格收敛过程,但R
图4展示了使用S-A和RSM模型计算得到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分布。组委会提供的非结构网格,基于的几何模型是对尾撑进行了截断处理的模图2在Config1上使用密网格计算2°状态下的收敛历程Fig.2Convergencehistoryofthecomputationusingfinemeshat2°onConfig1图34°工况下RSM在Config2上的力系数随迭代步数变化Fig.3Forcecoefficientvarieswithiterationstepscomputedby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4°图4Config2上0°工况下S-A和RSM计算的尾撑上的表面极限流线图Fig.4Surfaceskin-frictionlinescomputedbyS-AandRSMonConfig2atangleofattack0°型,在尾撑下游的流动出现大分离。S-A模型计算的分离涡是一个稳定的大涡。而RSM解析出更复杂的旋涡结构,进行非定常地脱落,导致计算难以收敛,力系数出现小幅震荡。3结果分析3.1网格收敛性研究表3是采用RSM模型和S-A模型对Config1做的网格收敛性研究,参考了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和文献[29]中的基于104亿网格的RANS计算结果。计算表明,在密网格上仍未达到网格收敛,收敛趋势比较明确,通过外插到网格尺度为0的值也在表中列出。S-A模型和RSM模型具有相似的网格收敛过程,但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的CHN-T1标模气动特性预测[J]. 张耀冰,唐静,陈江涛,邓有奇.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2]采用TRIP3.0模拟CHN-T1模型气动特性[J]. 李伟,王运涛,洪俊武,孟德虹,李桦.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3]基于HyperFLOW平台的客机标模CHN-T1气动性能预测及可信度研究[J]. 王年华,常兴华,赵钟,马戎,张来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4]CHN-T1标模2.4米风洞气动特性试验研究[J]. 李强,刘大伟,许新,陈德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9(02)
[5]单通道客机气动标模CHN-T1设计[J]. 余永刚,周铸,黄江涛,牟斌,黄勇,王运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8(03)
[6]雷诺应力模型的初步应用[J]. 董义道,王东方,王光学,邓小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6(04)
[7]微分雷诺应力模型在激波分离流中的应用[J]. 聂胜阳,高正红,黄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1)
[8]EARSM和DRSM在亚音速旋涡流动中的应用[J]. 聂胜阳,高正红,黄江涛. 应用力学学报. 2011(06)
本文编号:3491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49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