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回路吸声降噪技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1 21:26
风洞试验段噪声(气流压力脉动)是评价风洞流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高品质流场要求的大型风洞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沿程回路噪声测试,分析得到风洞主要噪声源为:风洞压缩机、高速扩散段(含二喉道段)、试验段本身(含模型支架段)。其中,来自试验段上游的压缩机噪声必须通过沿程回路吸声降噪措施进行隔离。提出了压缩机尾罩段洞壁和整流罩尾椎采用微穿孔板,风洞第四拐角段导流片填充复合吸声材料2种降噪方案,均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最终通过试验段自身通气壁壁板参数优化等主动降噪方案,并采用风洞二喉道节流状态抑制试验段下游噪声前传的措施,实现风洞试验段压力脉动系数ΔCp≤0.8%的噪声设计指标要求。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沿程回路噪声测试及噪声源分析
2 风洞回路吸声降噪方案设计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压缩机尾罩段降噪
3.2 第四拐角段降噪
3.3 试验段噪声测试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性能[J]. 廖达雄,陈吉明,郑娟,陈钦,裴海涛,吴盛豪. 实验流体力学. 2018(06)
[2]基于实验的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噪声机理研究[J]. 吕金磊,盛美萍,廖达雄,王海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04)
[3]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关键技术[J]. 廖达雄,陈吉明,彭强,柳新民. 实验流体力学. 2011(04)
[4]跨声速风洞试验段低噪声壁板模型的声学试验[J]. 谷嘉锦.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1(01)
[5]降低跨、超声速风洞噪声的方法[J]. 龚卫斌.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1993(04)
[6]国内跨超音速风洞噪声特性综述[J]. 胡成行.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1987(02)
[7]跨音速风洞低噪声控制阀的试验研究[J]. 陈玉清,谷嘉锦. 噪声与振动控制. 1986(05)
[8]降低0.6米×0.6米跨超声速风洞气流噪声的研究[J]. 恽起麟. 空气动力学学报. 1985(02)
[9]跨音速风洞的噪声机理[J]. 陈玉清 ,谷嘉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82(02)
本文编号:369974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沿程回路噪声测试及噪声源分析
2 风洞回路吸声降噪方案设计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压缩机尾罩段降噪
3.2 第四拐角段降噪
3.3 试验段噪声测试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性能[J]. 廖达雄,陈吉明,郑娟,陈钦,裴海涛,吴盛豪. 实验流体力学. 2018(06)
[2]基于实验的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噪声机理研究[J]. 吕金磊,盛美萍,廖达雄,王海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04)
[3]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关键技术[J]. 廖达雄,陈吉明,彭强,柳新民. 实验流体力学. 2011(04)
[4]跨声速风洞试验段低噪声壁板模型的声学试验[J]. 谷嘉锦.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1(01)
[5]降低跨、超声速风洞噪声的方法[J]. 龚卫斌.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1993(04)
[6]国内跨超音速风洞噪声特性综述[J]. 胡成行.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1987(02)
[7]跨音速风洞低噪声控制阀的试验研究[J]. 陈玉清,谷嘉锦. 噪声与振动控制. 1986(05)
[8]降低0.6米×0.6米跨超声速风洞气流噪声的研究[J]. 恽起麟. 空气动力学学报. 1985(02)
[9]跨音速风洞的噪声机理[J]. 陈玉清 ,谷嘉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82(02)
本文编号:3699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69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