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定位施肥对旱作农田土壤全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9 21:27

  本文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对旱作农田土壤全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长期施肥 土壤全氮 微生物量氮 潜在矿化氮 颗粒有机氮


【摘要】: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全氮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氮磷配施NP、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M以及长期休闲地BL),测定了0—15,15—30,0—30cm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潜在矿化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持续施肥30a后,在0—30cm土层,NPM处理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潜在矿化氮分别较CK提高了35.0%,27.0%和48.9%(P0.05),且这种增加作用在15—30cm更明显,土壤全氮增幅达到41.3%(P0.05),但颗粒有机氮差异并不显著;此外,NPM处理微生物量氮、颗粒有机氮含量较NP处理分别提高了35.2%,307.5%(P0.05),而NP处理与CK仅潜在矿化氮差异显著。与种植作物相比,长期休闲降低了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潜在矿化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差异分别为15.0%,1.8%,31.3%和33.6%,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潜在矿化氮、微生物量氮和颗粒有机氮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长期持续施入有机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旱作农田土壤全氮,同时增加其组分含量,有助于维持土壤健康,保持其供氮能力。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长期施肥 土壤全氮 微生物量氮 潜在矿化氮 颗粒有机氮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484,41171033)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普遍缺氮,长久以来,化学氮肥、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力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冬小麦施氮效果更为突出。但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和不合理施用,氮肥利用效率越来越低,残留在土壤中的活性氮对地下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而冬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有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江,周俊,麻英,李燕;纳米ZnO粉末在土壤全氮测定中的催化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义法;;刍议提高土壤全氮测定的准确性[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3 安晓飞;李民赞;郑立华;刘玉萌;张亚静;;便携式土壤全氮测定仪性能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S1期

4 王琳;;凯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方法改进[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年03期

5 郭有;曹蕊香;;对影响土壤全氮分析结果的几个因子的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1964年05期

6 方樟法;;应用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消除[J];浙江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7 曹红娣;王虎琴;何琳华;李新梅;徐海芳;王若玉;;不同仪器对土壤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3年06期

8 郭小芬;谭爱平;刘建明;;土壤全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5期

9 路鹏,黄道友,宋变兰,黄敏,刘守龙,苏以荣,肖和艾,吴金水;亚热带红壤丘陵典型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10 侯正仿;肖波;郑育锁;刘庆山;;土壤全氮分析方法探讨[J];天津农林科技;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长举;李小昱;王为;高云;周竹;赵政;;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土壤全氮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立华;李民赞;孙红;安晓飞;;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土壤参数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马茂亭;安志装;邹国元;杜连凤;刘宝存;赵丽平;赵同科;;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徐畅;;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国策;丹江中游小流域氮素分布与流失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邵娜;海南岛土壤全氮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维;土壤全氮及重金属铜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刘世峰;南京市溧水县稻田土壤全氮的遥感估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建华;基于GIS的兰州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5 艾尤尔·亥热提;艾比湖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操;浙江省土壤氮库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杨超;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于佳;培肥措施对黑土碳、氮变化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宇;鲜水河上游流域地形因子与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相关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2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02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