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1:39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森林土壤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酶活性


【摘要】:为揭示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选择大兴安岭北部典型植被类型白桦林、山杨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山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月份及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5种主要森林类型0~32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波动范围分别为220.40~909.54 mg kg-1和21.22~211.93 mg kg-1,不同林型之间差异显著,微生物量碳表现出阔叶林大于针叶林的趋势,水溶性有机碳则表现为落叶松林白桦-山杨林山杨林白桦林樟子松林。5种森林类型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有着明显的季节动态,微生物量碳总体表现为在6月或10月达到较高值,在7~9月出现较低值。水溶性有机碳总体表现为在6、8、10月的含量较高,7月和9月较低。两种活性碳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不同林型各月份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64%~7.60%和0.08%~0.67%,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加深表现出上升趋势,水溶性有机碳则波动性较大。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有机碳与两种活性碳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这些指标可以对活性碳预测起到指示性作用。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森林土壤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酶活性
【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1)资助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田舒怡,满秀玲.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16,47(4):838-845TIAN Shu-yi,MAN Xiu-ling.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NorthernForest Region of Daxing'an Montain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娜;吴文良;王秀斌;王明新;毛文峰;;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年03期

2 于树;汪景宽;高艳梅;;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吕丽平;刘国栋;王登峰;魏志远;漆智平;唐树梅;;不同温湿条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10期

4 樊丽琴,南志标,沈禹颖,高崇岳;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5 周卫军;曾希柏;张杨珠;周清;郭海彦;颜雄;陈建国;;施肥措施对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6 刘玉杰;王世杰;刘秀明;刘方;;茂兰喀斯特植被演替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1年02期

7 王翠萍;;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8 赵彤;闫浩;蒋跃利;黄懿梅;安韶山;;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9 石建光;;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4期

10 张杰琼;方凤满;余健;江培龙;邓正伟;林跃胜;;淮南大通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艳梅;;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惠田;长期施肥下作物碳同化氮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建华;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贺;不同施肥类型对延边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文锋;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林尤伟;根处理对小兴安岭6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时空格局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张道勇;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赵军;生物质炭基氮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汪文霞;黄土区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樊丽琴;水土保持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8 陈丽霞;内蒙古大青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丰;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杨建琴;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0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