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1 21:03

  本文关键词: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杉木人工林 米槠次生林 土壤呼吸 凋落物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


【摘要】: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背景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将促使森林土壤碳输入增多。凋落物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对土壤呼吸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模拟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提高、凋落物产量增加情景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和土壤碳库的影响,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通过设置去除凋落物、添加凋落物和对照(保留凋落物,不做任何处理)处理,研究了土壤呼吸和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在10% 25%范围内,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当含水量10%时,由于干旱胁迫打破了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耦合,改变了Q10值,使得Q10值小于1。土壤呼吸与凋落物输入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杉木人工林对照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及米槠次生林对照处理,土壤呼吸与2个月前的凋落物输入量相关性最好。而米槠次生林添加凋落物处理,土壤呼吸与当月的凋落物输入量相关性最好,不同林分凋落物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不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层呼吸年通量明显大于杉木人工林,分别占各林分土壤总呼吸的34.4%和15.1%,添加凋落物后,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但添加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年通量与对照的差值小于年凋落物输入量。因此,在未来全球CO2升高背景下,植被碳储量的增加、凋落物增加并没有引起土壤呼吸成倍增加,更有利于中亚热带地区土壤碳吸存。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米槠次生林 土壤呼吸 凋落物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30013和31500-4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2014-CB954003)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李晓杰,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林廷武,施友文,谢锦升,杨玉盛(2016).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40,447 457.doi:10.17521/cjpe.2015.0404Methods A litterfall manipul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Cunni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强;马明睿;韩华;张维砚;王昊彬;郑泽梅;由文辉;;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木荷林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5年05期

2 魏书精;罗碧珍;孙龙;魏书威;刘芳芳;胡海清;;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3 汪金松;赵秀海;张春雨;康峰峰;尚宝山;池青俊;;改变C源输入对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4 时秀焕;张晓平;梁爱珍;申艳;范如芹;杨学明;;土壤CO_2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0年03期

5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6 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朱凡;李树战;;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7 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朱凡;李树战;;亚热带杉木和马尾松群落土壤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8 陈光水;杨玉盛;吕萍萍;张亿萍;钱小兰;;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模式[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9 杨万勤;邓仁菊;张健;;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10 邓琦;刘世忠;刘菊秀;孟泽;张德强;;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运来;张振华;钱晓晴;严少华;罗佳;卢信;刘丽珠;范如芹;;施肥方式对土壤CO_2释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6年02期

2 李晓杰;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林廷武;施友文;谢锦升;杨玉盛;;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6年05期

3 王微;胡凯;党成强;陶建平;;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相互作用[J];林业科学;2016年04期

4 贾华丽;郗敏;孔范龙;李悦;乔婷;;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6年02期

5 吕文强;周传艳;闫俊华;李世杰;;贵州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球与环境;2016年02期

6 郭其强;马和平;钱登峰;叶彦辉;韩艳英;边巴多吉;;藏东南原始暗针叶林生长季的土壤呼吸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7 刘昌新;王铮;田园;;基于博弈论的全球减排合作方案[J];科学通报;2016年07期

8 邱曦;吕茂奎;黄锦学;李伟;赵本嘉;张浩;王恩熙;谢锦升;;不同培养温度下严重侵蚀红壤的有机碳矿化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6年03期

9 朱丽平;蔡永茂;康满春;赵广亮;陈左司南;张志强;;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1期

10 徐凯健;林伟盛;杨智杰;任婕;刘小飞;熊德成;谢锦升;杨玉盛;;米槠人促更新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CO_2通量动态[J];林业科学研究;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AN WenDe;CHEN XiaoYong;TIAN DaLun;PENG YuanYing;WANG GuangJun;ZHENG Wei;;Impacts of changed litter inputs on soil CO_2 efflux in three forest types in central south Chin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07期

2 胡海清;张富山;魏书精;孙龙;王明玉;;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森林工程;2013年01期

3 张婷;蔡海生;王晓明;;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王明玉;;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J];干旱区地理;2013年01期

5 胡海清;魏书精;魏书威;孙龙;;气候变暖背景下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灾害学;2012年04期

6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J];生态学报;2012年17期

7 汪金松;赵秀海;张春雨;康峰峰;尚宝山;池青俊;;改变C源输入对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8 郭明;康蒙;仲强;王希华;达良俊;阎恩荣;;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周文嘉;石兆勇;王娓;;中国东部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10 杨庆朋;徐明;刘洪升;王劲松;刘丽香;迟永刚;郑云普;;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J];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明章,于丹,郭继勋;凋落物层对东北羊草草原微环境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年05期

2 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赵玉涛;;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叶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与碳、氮和磷释放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3 万猛;田大伦;樊巍;;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4 马红亮;刘维丽;高人;杨玉盛;孙杰;;凋落物与单宁酸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5 涂玉;尤业明;孙建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与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6 崔洋;汪思龙;于小军;颜绍馗;;森林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早期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7 汪思龙,陈楚莹;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的缓冲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2年04期

8 彭耀强;薛立;曹鹤;任向荣;梁丽丽;;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9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张剑;刘燕新;;杉木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10 孙志虎;牟长城;张彦东;;地统计学方法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估测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继勋;;植物凋落物研究概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殷秀琴;陈鹏;;小兴安岭人工云冷杉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华;张建利;喻理飞;卢红英;袁丛军;;草海流域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春阳;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潘辉;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肖以华;冰雪灾害导致的凋落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王意锟;不同杨树—农作物复合经营模式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易志军;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紫金山栓皮栎林凋落物特性及其对土壤性状的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超;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及土壤层真菌群落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王庆玲;黔中地区几种喀斯特次生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伟;川西亚高山植物层次调控对凋落物凋落与分解动态及苔藓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尚华;京西百花山区9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6 韩雨;巨桉与台湾桤木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涂玉;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钱正敏;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动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严海元;缙云山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微生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敏;荒漠区优势木本植物凋落物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4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14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